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聖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會被稱為清朝第一貪官之一?

上大學以後,開始博覽群書,讀了許多類似《水滸》、《三國》、《西遊記》的暢銷古典文學,所以,從一些描述和評論中知道了金聖嘆這個人。

金聖嘆,清朝初期中國的文學批評家,江蘇蘇州人。從小家境貧困的金聖嘆,童年也是非常的孤獨的。九歲的時候,金聖嘆就進入到了私塾學習,非常的勤奮刻苦。他思想獨立,喜歡閱讀,尤其喜愛《水滸傳》。

成年之後,金聖嘆就考取了秀才,但是,對於做官卻非常的不屑,以至於,始終處於貧困的狀態。金聖嘆有著與眾不同的一生,他的性格十分詼諧、怪誕,還是一個大酒鬼,經常發表著世人不能理解的言論。

事實上,金聖嘆原來姓張,名叫張採遂,在清兵入關之後,他就改名為金聖嘆,意思是“金人在上,聖人焉能不嘆”。提起金聖嘆此人,許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水滸傳》這本書,可以說,他對於《水滸傳》的點評是最為出名的。

後來,毛宗崗點評的《三國演義》,張竹坡點評的《金瓶梅》,脂硯齋點評的《紅樓夢》,都沒有超越他。

金聖嘆就是文史界的一位天才,一生有許多文學作品,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不僅在文學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影響了許多的文學家,如:曹雪芹、李漁等等。除此之外,金聖嘆還被推崇為“白話文運動”的先鋒。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金聖嘆出生的時候,以唐伯虎為首的“四大才子”,已經過去了好多年。金聖嘆出生的時期,剛好是明朝的晚期,這一時期,江南的文人們是空前的團結,因為,他們只有一個宗旨,那就是“結黨營私”。這也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東林黨和魏氏閹黨的黨爭,實質上,這是為了保護江南士族集團的既得利益。

然而,金聖嘆就好像是一個局外人,他對於任何黨爭都不感興趣。面對魏忠賢的沒落,他也沒有發表過任何看法。這可能與他的身份有關,因為,他只是一個窮學生,這些事情本來就與他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他當時只有二十歲。

據史料記載,東林黨黨魁錢謙益是金聖嘆的舅父,而柳如是就是他的小舅媽。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金聖嘆就是一個有背景的人,他應該會是東林黨的骨幹,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金聖嘆只是一個站在旁邊看熱鬧的人。所以,這樣的記載應該是有誤的,當然,也無從考證了。

可能,世人都覺得,金聖嘆如此出名是因為他對《水滸傳》等書的點評。其實,那時候的他,卻不是因為這些“點評”而出名的。金聖嘆真正出名的原因,其實,是他“靈媒”的身份,如果換句話,那就是:“跳大神”。

跳大神是民間的一種通俗叫法,好像還有一點藐視的意思。其實,它有自己的專有名字,那就是“扶乩”,一種來自民間的占卜方法。在“扶乩”中,有些人扮演著神靈附身的角色,這些人被稱為“鸞生”或“乩身”。神明會依附在鸞生的身上,寫上字跡來表達神明的想法。

這種方式,似乎與太平天國中的洪秀全的天父、天兄的說法相似,只是洪秀全沒有文化,只能靠嘴說,不能寫在紙上。

然而,博學多才的金聖嘆,卻以文字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了下來,並形成了自己的作品,以裝神弄鬼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言論。透過這樣的方式,信徒與神明進行溝通,以瞭解神明的意思。而金聖嘆就在自己青春年華大好年際,便開始了與神靈的密切交流。

金聖嘆,自稱是佛門弟子轉世的化身,託名“泐庵”法師,士大夫們尊稱他為“泐公”或“泐師”。據說,金聖嘆曾收納了三十多名已故的女子為自己的徒弟。有一次,他到葉紹袁、錢謙益、姚希孟、戴汝義等士大夫家中去“扶乩”,竟然寫出了優美感人的詩篇,並且,他還常常說中這些人心中的想法,因此,深受葉紹袁等人的崇拜。

在金聖嘆跳了八年大神之後聲名鵲起,有一年,他為文學大士錢謙益舉行“扶乩”降神儀式,最終,透過附在自己身上的天台泐法師徹底征服了錢謙益,以至於錢謙益直言:“金聖嘆似乎受到了某種神靈的指揮。”其實,金聖嘆為錢謙益跳大神是有條件的:請錢謙益為自己“作傳一首,以耀於世”。後來,透過錢謙益的詩篇,主流的文化圈的人,都知道了金聖嘆這個人。

從此之後,金聖嘆就憑藉著他的“特殊本領”,聞名於世。

據史料的記載,金聖嘆聲稱慈月宮的陳夫人附在了自己的身上,因而,他能得知神明的意思。並且,他在跳大神的過程中,“無意識”地寫下了“長篇大章,滔滔汩汩”的詩文,更是讓人稱讚不已,以至於,人們對他的這一套神靈之說是深信不疑的。

之後,金聖嘆的詩篇到處傳播,直至傳到了順治皇帝的手裡。順治皇帝看到金聖嘆的詩歌之後,竟然稱讚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金聖嘆知道後非常感動,為表感激之情,他向著北邊磕了一個頭。

當時,也有一些人非常看不起他,說他是在拍馬屁,是為了迎合新朝的皇帝。其實,金聖嘆並不是因為順治皇帝對自己的稱讚而感動,而是覺得:終於有人可以讀懂自己,終於有人可以真正認識自己、理解自己。他是為自己有了這樣一位知音而感動,並非是為了感謝清朝皇帝。

在金聖嘆五十四歲的時候,吳縣新任縣令任維初,為追收稅款鞭打百姓,激起了蘇州人的憤怒。之後,金聖嘆就與一百多人到孔廟聚集,表面上是為了悼念順治皇帝,實際上,是為了藉機發洩積憤。之後,他們到衙門給江蘇巡撫朱國治上呈狀紙控訴任維初,要求罷免他的官職。

但對於此事,朱國治竟然下令逮捕了十一位聚眾之人,還包庇了任維初。除此之外,他還上報朝廷:“諸生不僅倡亂抗稅,還驚動了先帝的靈堂。”清朝統治者有意威懾江南士族,不僅再次逮捕了金聖嘆等七人,還在江寧會審嚴刑拷問之後,以叛逆之罪斬首了這些人。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哭廟案”。

這些被砍頭的人,其實,只是想向巡撫示威,要求懲罰違法縣令,他們並沒有任何反叛的意思,但最終,卻慘遭貪官陷害。

那麼,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會如此的小題大做呢?

其實,江南士族一直都是清朝統治者的眼中釘。當初,清軍在入主中原的時候,在北方沒有遇到任何阻力,而在南方,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卻遭受到了江南士族的強烈反對。陳子龍、張蒼水等人,已經讓清朝頭疼不已了,再加上,反對“剃髮令”,其它地方的人也跟著反對清朝的統治。所以,清朝的統治者,一聽到江南士人聚眾,就立刻殺雞儆猴,以求徹底打垮他們。

據史料記載,當時金聖嘆並沒有直接參與“哭廟”之事。

最開始的時候,他也不在被捕的十一位人員當中,他被抓,完全是因為他的一篇文章《十弗見》。也是由於他的名氣實在很大,因此,他就被列入了“造反者”的名單之中。這次事件,金聖嘆不僅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他的家產也被沒收了,家人全部被髮放到了寧古塔。

金聖嘆一輩子追求名望,最後,卻被名望所害。可以說,他的一生,真的讓人感到惋惜,而這一切的發生,金聖嘆彷彿都不知情。甚至,在臨死之前,他還非常疑惑地說:“殺頭,至痛也;籍沒,至慘也。聖嘆以無意得之,不亦異乎?”

金聖嘆死後,族兄金昌收集編輯其著作與遺稿,題為《唱經堂才子書匯稿》出版,兒子金雍則編集他對唐詩的評解,題《唐才子詩甲集》出版。傳說,金聖嘆死後,還專門託夢給了朱眉方,他在夢中說道:“現在,我已成為鄧尉山神了,你們若想看我就來鄧尉山吧!”

鄧尉山,在蘇州西南七十里光福鎮,又名萬峰山,前瞰太湖,風景極佳。鄧尉山多梅樹,花開時一望如雪,如頌聖嘆人品之高潔。。。 。。。

在金聖嘆去世之後,大清朝迎來了康乾盛世,但是,這樣的盛世之下,文人們卻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後來的紀曉嵐、劉墉、袁枚等才子,一個比一個精明,一個比一個會為人處事。自此,清朝的統治者對文人的打壓政策,的確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效果。

張恨水寫了一篇名為《幾個人識得金聖嘆》的文章,他說道:“三百年以來,只要是文學愛好者,沒有人不知道金聖嘆的。但是,能完全理解金聖嘆的人,一百年才出現了一個。”就連清朝的李漁都說金聖嘆“能令千古人心死”,胡適也說他是“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

參考資料:

【《清史研究》、《金聖嘆的生平及其文學批評》、《辛丑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