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到底有多奢華?為什麼朱元璋的陵墓沒有人敢盜?

照片中是明太祖朱元璋真實畫像。朱元璋中國歷史上勤政的皇帝之一,他從來不怕給自己增加工作量。從登基到去世,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他在遺詔中說:“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朱元璋的節儉,在歷代皇帝中也堪稱登峰造極。在其稱帝后,在應天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還讓人在牆上畫了許多歷史故事,時刻提醒自己。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後葬於紫金山孝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明孝陵。

照片中就是明孝陵的全景照。明孝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地宮歷經600多年依舊儲存完好。

照片中是明孝陵內的第一道門——文武方門。明孝陵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建造的第二年馬皇后去世,9月葬入陵內,定名為“孝陵”,有“以孝治天下”的意思。明孝陵的建造遵循唐宋帝陵“依山為陵”的舊制,又建立方墳為圜丘(漢白玉石砌成的三層圓臺,四面有欄杆、臺階,外圍有兩道圍牆。)新的制度。將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藝術文化與環境美學相結合的優秀典範。

照片中是明孝陵內的石像神道。在朱元璋駕崩後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到了永樂十一年(1413年)“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建成,這標著著整個孝陵建設完成。建設孝陵歷時長達30餘年,其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明孝陵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兩邊分佈的12對石像生和4對石人,石刻風格多樣,造型厚重簡樸,融整體宏大與區域性精細為一體,也代表了中國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照片中是石像生武將道。

照片中是康熙御題“治隆唐宋”碑。“治隆唐宋”,是清朝對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國家綜合國力的評價。清朝曾沿襲明朝制度,與李唐、趙宋時期相較社會更加繁榮。疆土更加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康熙南巡時,曾六次遣官拜祭南京明孝陵,五次親往拜謁明孝陵,並行跪拜大禮。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康熙、乾隆都表現對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讚歎。

照片中是明孝陵內的神聖功德碑。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碑文由朱棣親撰,計2746字,詳述太祖一生功德。碑座、碑額雕琢瑰麗。馱碑的龜趺高2。08米,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區最大的碑刻。碑上主要詳述六部分內容:第一講述朱元璋生於鳳陽,為句容大族;第二他為民請願,發跡定遠;第三,定都南京,年號洪武;其四,廢除舊制,選賢唯能;其五,分封諸侯平定天下;其六銘刻朱氏貴族百人。

照片中是明孝陵內的欞星門。《後漢書》記載,漢高祖祭天祈年,命祀天田星。天田星是二十八宿之一“龍宿”的左角,因為角是天門,門形為窗欞,所以稱為欞星門。明孝陵神道設定靈星門,象徵一道天門,帝王將相走進欞星門,就彷彿走進天門,要像崇敬聖人一樣崇敬朱元璋夫婦。原本的欞星門曾毀於太平天國戰火,其後歷經磨損,只剩遺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2007年按原門基、殘柱、柱頭修復,其結構為三間兩垣六柱,寬20。61米,高7。60米。

照片中是明孝陵中的方城明樓。明孝陵開創性的地位體現在其依山勢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形似北斗七星。由衛崗的下馬坊至文武方門的神道長達2400米左右。而且明孝陵地宮開鑿在堅硬山體的內部,當時工匠橫向開鑿山體。基本找不到墓道入口,盜墓者也就很難進入,這也使得明孝陵地宮歷經600多年風風雨雨,依舊儲存完好。

照片中就是寶頂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寶頂在孝陵明樓之後,在山腳下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楷書大字。寶頂又稱寶城,是一個325米至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周圍是用磚砌的牆,牆是用條石做的基礎,高度依山就勢,大約7米,牆頂厚度2。1米。寶頂之下安葬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