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古代神主就是供奉於宗廟的祭像,質地不一,有的是泥土. .

古代的祭祀需要神主,神主就是供奉於宗廟的祭像,質地不一,有的是泥土,有的是木頭等。

甲骨文以及商代的金文就稱之為“主”,後來“主”又用作曾祖的稱謂。

西周時期,曾用木頭為神主叫“屍”,春秋時代神主亦用各類木材製造,例如《公羊傳》上便提到或用桑木或用慄木作神主(文公二年)。

《論語·八佾》還具體談到上古制造木主的用材:“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

還有石制的神主,古文字就寫成“祏”。《左傳·昭公十八年》說:“(子產)使祝史徙主祏於周廟。”

學界認為,1985年出土於殷墟後岡的十來件玉器就是神主,也就是說商代的神主是可以用玉來製造的。

《山海經》中《次五經》還有屍水,以合天地,顯然水作為屍,是山神的靈魂附屬處。

沒有相應的玉器作埋沉,只有嬰用吉玉,所以以玉作為神主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秦人沒有這樣的方式,故《山海經》不可能出自秦人之手。

《白虎通》說:“祭所以有屍者何?鬼神聽之無聲,視之無形,升字阼階,仰視榱桷,俯視几筵,其器存,其人亡,虛無寂寞,思慕哀傷,無可寫洩,故座屍而食之。”

周公祭太山,周召公為屍。屍的作用就是把虛無的東西用形象來體現,以增加親近實用感。至於用什麼東西代替,雖有約束,但五花八門。

《山海經》中有很多國家叫屍,實際就是某種職務和名稱,即在祭祀時擔任的職務,而屍主的樣子各色都有,這是根據始祖死時的形象來製作的,如果死的時候頭被砍了,那麼其後代立的屍就是無頭的神像,傳說中使用各種武器之類的,也會在屍上表現出來。

因此《山海經》中大量的什麼什麼屍的國家就是指這些成為屍之前的祖先形象,主要是死時的形象。

這種習慣,直接影響到對佛的造像,如有的佛操蛇,就表示其成佛前兇猛,蛇是其武器,有的佛像有三頭,就是成佛前有三個頭,等等。

一種傳統的文化規則,將映射出多元文化的影像,這是文化傳承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