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人物】魯迅的真實面目: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 魯迅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人的代表,時代的方向,有人稱它是現代的諸葛亮,一支筆可以將人批判到吐血,他的一生,致力於挽救國人那麻木的靈魂,為中華的崛起做鬥爭,魯迅先生的品德不可謂不高尚,他唯一的獨子周海嬰也繼承了他的意志。

國之脊樑,棄醫從文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更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座難以跨越的豐碑,出生在地主家庭的魯迅,從小就十分聰明,有句古話說得好,叫做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醫生這個職業可謂是功德無量,他也一直以學習醫術,懸壺濟世為畢生的理想。

後來,他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前往日本勤工儉學,學習醫術,然而就是在日本,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走上了棄醫從文的道路,那是他在學校偶然的一次看到了一則俄國人屠殺中國人的紀錄片,片段中的中國人眼神麻木,向待宰的羔羊一般。

魯迅大為震驚,他有些不解,甚至是想不到,有著5000年光輝歷史的中華民族,這個一直屹立在世界之林的中華民族,怎會變成了如此模樣?那天晚上,他想了很久很久,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棄醫從文。

醫術或許能夠醫治一個人的肉體,卻醫治不了一個人的靈魂,而文學可以,醫術可以挽救一個人,可卻挽救不了整個中華民族,而文學也可以,自那以後,魯迅開始用自己的筆來批判舊社會,批評這世間一切的不平之事。

他的家人朋友們得知此事還十分震驚,從小,魯迅就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懸壺濟世的醫者,這個願望,持續了十幾年,然而就在這個理想快要實現的時候,他卻毫不猶豫的就放棄了,人們紛紛感到不值、不解,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要成為的,不是懸壺濟世的醫生,而是一個心繫國家危亡的中國人,他的那支筆,就傾注了他的靈魂,當抬起筆的那一刻,他就不再是魯迅,而是一個鬥士,一個手持三尺清鋒劍,恨不得斬殺盡天下惡人的鬥士,即使他遭受到迫害,也依舊是無怨無悔。

而這,就是周樹人,筆名魯迅,一個平凡又偉大的中國人,1936年,魯迅去世,為他抬棺者,是巴金等四位文學界大儒,送葬者高達上百人,可見魯迅的影響力,何其之大,只可惜老天爺太過殘忍,匆匆地將他帶走,在魯迅先生的葬禮上,沒有一個不是以淚洗面呃惋嘆息的,而哭的最兇的,當屬妻子許廣平與七歲的兒子周海嬰了。

封建婚姻難自已,忘年之戀留千古

那個時期的大儒們卻都有著一件遺憾的事,那就是包辦婚姻,諸如胡適,郭沫若,而魯迅也是一樣,魯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是在母親的包辦下完成的,魯迅十分不情願,可出於孝道也只得同意,婚後的魯迅十分痛苦,於是他曾經提到過,想與朱安離婚,朱安不願意,她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小腳女性,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沒有辦法,魯迅也只得以出國留學之名逃避,魯迅本以為自己的一生都會孤獨的度過,可上天將許廣平送到了她的身邊,作為魯迅的學生,許廣平對魯迅十分愛慕,可魯迅礙於師生,也迫於年齡壓力,將感情壓在了心底。

他不想耽誤許廣平,然而許廣平卻顧不了這麼多,對於愛情,她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子,終於在那個中午,魯迅淪陷了,魯迅苦笑道:沒想到竟然栽在了你的手裡,而許廣平只是冷哼一聲之後。

當許廣平和魯迅來到上海之時,許廣平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本應該是好事,過程卻是十分的艱難險阻,在許廣平生產的那一刻,醫生問魯迅道:產婦可能有大出血,問他保大還是保小。

魯迅豪毫不猶豫的就說:保大的,許廣平是他此生摯愛,絕對不能出任何事,而所幸老天還是有眼的,母子平安,魯迅望著懷裡的這個兒子,心中不免的有些苦笑,他的來臨真的是很不容易啊,因為在上海出生,所以便起名叫做周海嬰。

魯迅先生那獨樹一格的教育,讓周海嬰成功繼承了魯迅先生的品質,他成為了一個敢說真話,不畏強權的人,他從記事起,到魯迅先生去世的那一年,一直都處在父母的呵護以及教育下,他將父親魯迅當做自己的偶像,發誓要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可遺憾的是,在他七歲的那一年,魯迅就因病去世。

父親遺言,奉為宗旨

周海嬰只記得,在父親的去世前,對他和母親說過的兩句話,他讓母親早日改嫁,不要過苦日子,母親卻怎麼都不答應父親,母親此生只喜歡父親一人,也只嫁父親一人,父親去世後,母親只做了三件事,一是撫養他長大,二是接濟父親的原配妻子朱安,三就是整理父親魯迅的作品,將它自費發表。

而他還記得父親臨死前對他說的:無論是你,還是我們周家的後代,都希望你們不做空頭文學家,年僅七歲的周海嬰,用力的點了點頭,魯迅看到後,心滿意足地閉上了眼睛,而七歲的周海嬰一直謹記著父親的教誨,他不喜歡名利,只想做一個普通人。

相比於父親魯迅,周海嬰對科技、物理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無線電專業,1960年,周海英被任命為廣電總局局長,官至副部級,同時又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周海嬰提出了很多民生問題,為人民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事。

而他對此從不看重,他說:說我是周局長,是周大代表,又或者是魯迅先生的兒子,可我卻希望,別人能夠叫我周海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是一個處事準則,周海嬰可以說是,各方面都低調的不能再低調了,現在提起說周海嬰,人們只知道是魯迅先生的兒子卻沒人知道,他為人民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然而這正是他所希望的,他只想做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如今,在這個,燈紅酒綠、節奏飛快的社會,誰都希望能夠成功,享受別人的敬佩與讚譽,然而卻忽略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做不到腳踏實地,往往會一敗塗地,仔細想想,假如我們過得開心快樂,那麼這些世間虛名,又有什麼用呢?過好我們現在的生活,每一天充實平淡,這樣的普通生活又有何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