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書法| 以繪畫視覺藝術的審美在書法中如何找到點、線、面的感覺

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書法中章法的塊面如何理解?”您所提的這個問題,是現代書法創作中的一個新概念,就是用繪畫視覺藝術的審美在書法中如何找到點、線、面的感覺。

現代書法審美是借用了很多繪畫的眼光來欣賞書法的,因此就會產生點、線、面這樣一些書法審美的概念。

我們傳統的書法主要是以線性的章法安排為主的,“塊”的這個安排,還不是作為一個主要的或者說自覺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來使用的。

所以,我們今天在閱讀古典書畫作品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看到,古代書法中雖然沒有現代書法欣賞的點、線、面這些概念,但是他們的創作實踐還是充滿著點、線、面這樣一些藝術要素手法的 。例如,西周時期的書法,把甲骨文中一些四方線,會寫成一個很粗的“線”,這就已經是一個塊兒,而不是幾條線了。

那麼,後來的一些書法,特別是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當中,對於塊面的處理是怎麼得來的呢?我們首先來看,書法創作的章法安排都要具備哪些要求。

章法安排當中有對稱性的章法,也有非對稱性的章法。

對稱性的章法就是以有行有列為主,這樣平穩的一種章法的安排,基本上是不存在書法作品的整體塊面安排的,或者說塊面的問題還不是很突出。只有在一些有行無列的這樣一種章法安排當中,才會出現較為突出的塊面安排和有塊面感的藝術效果。所以說,章法的章式不同,那麼,章法安排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在書寫的時候。客觀上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1。含墨的枯潤

2。行筆的徐疾

3。字數的多寡與空間的疏密

下面我們對這幾個問題就一一的敘述一下。

含墨的枯潤取決於我們一支筆上面第一次蘸墨蘸了多少,如果第一次佔蘸墨的比較多,比較飽滿,那麼,這一筆寫完之後,比如說大約第一行字寫了20個字或者是15個字,那麼,這一行字頭幾個字的墨色,最起碼前5個字,墨色很濃,在濃的情況下筆畫也比較粗,這在視覺上看起來就有一種塊面的感覺。

隨著筆上的含墨在逐漸的減少。那麼,筆墨上的塊面感就會越來越傾向於線條感了,這就是由於毛筆中一次含墨多少來決定的。

從習慣上來講,每個書法家的習慣是不一樣的,有的書法家一開始第一筆的蘸墨它就比較均勻,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這樣寫出來的字墨色就比較清俊,而且整個章法的墨色變化不是太大。

有的書法家第一筆蘸墨蘸的比較多,因此就容易形成大塊面的濃重墨色和後面寫的清淡墨色的變化,這一變化會自然的產生一些塊面感的佈局。

所以一個書法家怎麼樣去安排章法,跟他一筆的含墨量是有關的,如果含墨飽滿,那麼就容易產生塊面,如果含墨均勻就不會產生塊面。

除了含墨的多少之外,如果在書法作品當中產生快面,還跟書法家的另外一個習慣有關係。

有的書法家行筆的過程當中,有徐有疾,如果寫的慢那麼塊面也容易形成,就是區域性吸墨多,它就會形成飽和的墨色,那麼如果行筆快,即使毛筆上的含墨量很大,那麼它也不會形成太重的墨色。

所以,行筆的快慢疾徐,對於構成章法的要素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為了把握這樣一個技法,我們拿著毛筆在蘸上墨以後,就要有對用筆和用墨有這樣的敏感度,如果毛筆上的含墨量比較少,我們行筆的速度就要放緩,如果含墨量大,我們行筆的速度適度的要加快,而且含墨量越少,我們行筆的速度就要越慢,這樣,筆墨才能有力透紙背之感,筆畫的線條才能有質感和力度。

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是屬於一筆寫出來的字,如果你的書法作品的字數比較少,比如說只有10個字,可能蘸了一筆墨就寫完了,寫完之後它會自然形成,前面寫的幾個字墨色比較重,後面寫的幾個字墨色比較輕,這是一種隨著毛筆上的墨逐漸在書寫過程中減少,而自然形成的一種天然的舒朗的感覺。

還有一種情況是字數比較多,我們寫這個作品要蘸幾次墨才能夠完成作品。

那麼在蘸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佈局濃的地方,不能在整個書法作品當中都橫向看是一塊一片的黑。豎向看下面是一片的白。就在章法上面形成了不均勻的佈局,所以在用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用墨和章法要結合起來,如果前一行的前幾個字的墨比較濃,那麼第二行的首行的幾個字就適度的要淡一些。把這種濃濃淡淡。輕輕重重調節的比較符合整體平衡,或者在不平衡當中又能有藝術的平衡,就是比較好的一種佈局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對塊面的看法一定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方面,我們要從一行看,另一方面我們要從兩行或者三行的角度來看塊面感,不要把塊面看成是一個字,在行書和草書當中尤其體現出了塊面墨色濃淡的變化,這種塊面的變化是雙行的或者三行的,如果用單行來看,那是小幅的寫作,如果是大幅的作品當中這種塊面感的力度那麼在現代書法創作中是更重要的一個手法了。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些章法的佈局,他們是透過一個筆畫的延長啊,非常誇張的,佔據了好幾個字的位置,像這樣一種章法佈局,我們認為也應該看作是一種快面感,但是這種快面感可能是由線來構成的,這是我們在藝術的欣賞上一定要注意的,因為快面感它是一個多層次的,有時候一個字甚至一個筆畫,它的快面感是很大的。例如王獻之《冠軍帖》中“耳”字,佔據了四五個字的位置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空靈的塊面。

而這個塊面並不是由寫字本身決定的,而是透過一個字字所佔紙上的空間,來形成的塊面感。

這就是書法藝術的處理,即,不僅僅是要用一個字的墨色的變化來顯示塊面,而且還可以透過黑和白的對比變化的辯證關係來決定塊面關係。

我們跟大家要講清楚的是,唐宋以前古代書法作品都是小作品居多,手札、尺牘是最常見的書法作品形式,可以說是小楷的書法作品居多。

真正產生大幅作品是明清以後的書法家創作的作品,只有在產生了大幅作品,尤其是行草作品的時候,塊面感的這種美學要素才會凸顯起來。尤其是現代書法家更喜歡創作大幅的作品,寫的字也是大字,在展覽廳裡展覽的書法作品也是大幅的作品,所以,在這個這樣的一個社會氛圍之下,塊面的感應用就更加的尤為突出了,這是我們應該搞清楚的。

但是我們在寫寫小幅作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到塊面感的存在,就是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要把握好墨色與章法的對立統一的佈局,或者恰到好處的佈局,把濃、淡、幹、溼墨色變化,在書法作品的整體感上控制的恰如其分,而又行雲流水,氣和脈暢,這樣,我們的書法作品就會有一種自然流暢之美。這正是書法家比較理想的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