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薦讀|比利時美女在生命最後一刻看了40年風景,活成了風景中的亮色

“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與之永存。”——《挪威的森林》

人的生命太過短暫,與天地相比不過倏忽一瞬,有人想盡辦法延長從生到死的距離,也有人在發現距離不可更改之後,努力去爭取更多作為生命個體的意義。比利時姑娘瑪瑞克·費福爾特就屬於後者,她只在這世上看了40年風景,和常人比實在短壽,但她卻讓自己活成了風景中的亮色,受到所有人的敬佩讚歎。

《孟子》中有段很經典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但這世上有一種磨難是人的意志最難戰勝的,那就是病痛折磨。費福爾特接受的就是這種考驗,迫不得已,她選擇了安樂死,但在實行安樂死之前,她的表現卻有點特別。

費福爾特出生於1979年,她有將她視為掌上明珠的父母,原本生活應該平靜又幸福,但費福爾特幼年時,父母便發現女兒特別喜歡側彎著身體睡,要是擺正了,她反而哇哇大哭說不舒服。那時候父母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費福爾特14歲那年被檢查出患有一種罕見的退行性脊柱疾病。

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瞬間讓費福爾特的父母陷入了絕望中。醫生告訴他們,這種病以現有的醫療手段是無法治癒的,往後,費福爾特的身體機能會逐漸衰退直至嚴重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而且時刻伴隨著劇烈的疼痛,甚至誘發癲癇等,也就是說,費福爾特無法逃避變成殘疾人的命運。

對一個小姑娘而言,這種打擊無疑十分殘忍,14歲,人生畫卷才剛剛展開,難道她就該認命,坐在輪椅上什麼也不做度過餘生嗎?費福爾特不這麼想,她知道自己剩餘的生命已經不多了,可她還有夢想,有很多想去完成的事情,檢查出患病的同一年,她許了個願:希望死後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博物館。

若是生前平庸,博物館的故事沒人會愛聽。費福爾特決心要打破這種平庸,因為患病,她的身體隨時可能陷入巨大的痛苦發作,必須時刻準備鎮痛藥品,為了讓自己好受點,她在醫生建議下開始坐在輪椅上利用籃球做訓練,雖然無法像正常的籃球運動員一樣在賽場騰挪跳躍,但費福爾特依然愛上了這種努力運動的感覺。

由此,她找到了讓自己不再平庸的路:成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誰都知道運動員的生活伴隨著大量艱辛的訓練,費福爾特選擇這條路意味著她要在病痛之外吃更多的苦,但她還是一頭紮了進去。從2004年開始,她試著挑戰游泳的訓練,更參加了鐵人三項,沒有人指望她會取得名次獲獎,但費福爾特的表現,卻讓所有人都吃驚。

憑著一股不肯輕易屈從命運的頑強韌勁,費福爾特咬緊牙關堅持訓練,初露鋒芒就拿下了女子組第三名的好成績,2006年和2007年,她兩度獲得手搖腳踏車組別的世界冠軍,但這僅僅是開始而已,一年後,費福爾特再次獲得殘疾人鐵人三項賽的世界冠軍,當她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中時,身體的情況卻更惡化了。

無奈之下,費福爾特只得退出了鐵人三項賽訓練,她躺在病床上忍受著日益加劇的痛苦,相比這種生理上的折磨,更讓她感到無力的是夢想受挫,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談夢想成了奢侈,可費福爾特無論如何也不甘心,“置之死地而後生”,費福爾特決定一邊勇敢接受死亡加速降臨的事實,一邊嘗試別的辦法實現夢想。

由於常年飽受病痛困擾,費福爾特一直堅定支援安樂死,在她看來,那並非謀殺,而是讓人更具生活勇氣的方式,比起在病床上做個毫無知覺的呼吸物體,她更盼望能自主選擇平靜死去。幸運的是,費福爾特所在的國家已透過相關法律,29歲的費福爾特和有關機構簽下了安樂死的協議書。

身邊人以為她既然接受了既定命運,便不會再去冒巨大風險參加運動比賽了,可費福爾特再次讓他們驚訝。也許是可以坦然面對死亡了,費福爾特生出了更多勇氣,她不顧家人朋友勸阻,拼了命去參加新專案——輪椅短跑的訓練,與此同時,她還堅持寫書拍紀錄片,這個溫暖的女子,想用自己的經歷去鼓舞更多的人戰勝困難。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費福爾特而言這一分鐘來得比常人艱難百倍,可她終究綻放出了生命之花的光彩。2012年的倫敦殘奧會上,費福爾特成了世界注目的焦點,雖然重度殘疾,但她依然微笑著和觀眾打招呼,並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女子100米T52級金牌和女子200米T52級銀牌都被她拿下了,此前殘奧會輪椅短跑100米的紀錄,也被她打破。

直到2016年,費福爾特都在堅持挑戰自我不斷創造紀錄,於世界級比賽中頻頻亮相斬獲名次,她成了比利時人心中的英雄,國王王后也親自授予她應得的榮譽。明明每天都在失眠和疼痛中輾轉煎熬,可她比很多手腳健全的人都要勇敢,有時候我們沒有邁出那一步,就是因為想太多,做太少,等到發覺時光蹉跎,已經晚了。

在拿下數個世界冠軍後,費福爾特因為身體原因選擇了退役,她不願就此在病床上數著日子過,而是繼續挑戰室內跳傘和賽車等,直到40歲那年,她明顯感覺到自己已經無法再勉力維持,回想此生,費福爾特認為已經很圓滿,再無遺憾了,於是她平靜地向身邊人請求實行安樂死。

費福爾特的親友自然非常悲傷,他們捨不得費福爾特就此離去,但他們也知道這對費福爾特來說反而是一種解脫。從籤安樂死協議到淡然服下藥物直面死亡,費福爾特花了11年的時間證明自己,她走時臉上沒有痛苦只有滿足,留下的遺書裡甚至用著俏皮的語氣安排大家參加葬禮時應該怎麼走流程,怎麼最後“陪她喝一杯”。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句印度詩人泰戈爾寫下的詩,完美總結了費福爾特短暫卻熱烈盛放的一生,她14歲那年許下想要講述個人故事博物館的心願,在她去世後成了真,而這,都是她靠自己努力拼出來的。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盡頭,在那個盡頭到來之前去努力多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才不至於到最後關頭回憶往昔歲月時,為自己浪費光陰而懊惱、悔恨。吾生有涯,但生命的美卻正因為這有限美得更動人,費福爾特重度殘疾尚且如此勇敢,我們又有何理由輕易放棄生活的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