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藝術】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花,一個是上帝選中的花朵,另一個是

“每朵花都是在大自然中綻放的靈魂。” – Gerard De Nerval

世界上存在兩種花,一種花有果實,另一種花沒有果實,而不能結果的花綻放的更加豔麗,如櫻花,如玫瑰,如鬱金香。“如果人類是上帝選中的生靈,那麼鬱金香絕對就是上帝選中的花朵”,一位園藝師如是說。鬱金香,這一高貴溫馨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花卉,承受了一代又一代繪畫大師賦予的各種寓意與希望。

鬱金香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充滿魅力的花卉,原產於中亞的帕米爾(Pamir)和天山(Tan Shan)山脈,地中海沿岸及土耳其等地。鬱金香是荒原上生長的野花,於1055年開始在伊斯坦布林種植。到16世紀,鬱金香變成歐亞大陸最珍貴的花朵之一。鬱金香的英文Tulip來源於土耳其的包頭巾Turban。鬱金香的植物學名Tulipa源自土耳其語中的“ tulbend”或“ turban”,這是因為球狀花骨朵閉合時的狀態和頭巾很像。

花影婆娑

清晨,日光斜射這株鬱金香,飄逸的光影顯現獨特視覺風采

鬱金香以鮮豔的色彩和優雅的氣質深受全世界喜好花卉人們的青睞,中外繪畫大師也頻頻用畫筆進行個性化寫意。從霍斯登克《花瓶裡的鬱金香》到佩普洛的《鬱金香和杯子》;從莫奈的《荷蘭鬱金香花田》到梵高《鬱金香花圃》;從現代繪畫之父塞尚《鬱金香》到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的《年輕女孩與鬱金香》;從法國現代派大師畢加索《鬱金香與女孩》到波蘭女畫家塔瑪拉的《鬱金香》;從“東方馬蒂斯”常玉《鬱金香》到擅長花鳥寫意唐雲的《鬱金香飛蝶圖》,大師充滿激情寫意的鬱金香就像有朋自遠方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瑰麗多姿的色彩。

鬱金香盛行的十七世紀,是歐洲美術史上一個承上啟下的時期。那時的雅各布·凡·霍斯登克(jacob van hulsdonck)是一位佛蘭德派比利時的一名花卉靜物畫家,這意味著他能熟練地以任何細節和逼真度繪製任何靜止物體的繪畫。他特別喜歡用簡單透明玻璃燒杯將數量有限的花朵與鬱金香混合在一起作畫,並讓花朵,樹枝和葉子上的水滴經過準確的色彩點染使整個畫面更加真實,就好像剛剛從花園裡採摘下來一樣。霍爾斯登克畫筆下的鬱金香表現出更大的形式優雅和精緻簡約,是十七世紀初期靜物肖像畫的最好範本。

奧斯卡·克勞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於1883年創作了《三盆鬱金香》,1885年《鬱金香花瓶》問世。1886年,莫奈受法國外交官的邀請訪問了荷蘭著名的鬱金香田。他被荷蘭風光,風車和鱗莖田所迷住,並製作了《海牙附近的鬱金香花田》等五幅油畫。莫奈用各種可能的顏色繪製了花海,而天空,風車和地平線上的農舍則以柔和的藍色,灰色和紫色色調進行渲染,偶爾還帶有粉紅色的色調。大師擔心現代油漆的顏色差可能無法有效傳達田野的鮮豔色彩。在此檢視的前景中,花朵被塗上鮮亮的紅色,黃色,紫色和奶油色的濃密,平行的筆觸,這些顏色在燦爛的藍天下的陽光下發光。

生活失意,情感孤獨的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於1883年來到荷蘭鬱金香聖地庫肯霍夫,那激情綻放的鬱金香使這位剛滿三十歲的年青畫家忘卻了自己的苦難,他使用對比鮮明的色彩和陰影,創作了縱向構圖的黃、白、紅、藍的鬱金香花田,花海中的藍天,白雲,農舍,風車,花叢之間的園林人構成多色和諧的視覺意向,使整個畫面洋溢著明朗陽光的氣氛。“梵高的一生是悲慘的,但他把他的痛苦磨難,轉化成了畫面上熱情洋溢的美”,留下了明豔的色彩與傳奇。不同於同時代的印象派畫家熱衷再現的“光與色彩”,梵高是少數幾位嘗試用主觀表現自我的先驅代表。

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 畫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覺和知覺到具體化的畫面上。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塞尚畫筆下的《鬱金香》與《鬱金香花瓶》表現得相當鬱勃剛健,堅挺高擎的花朵,厚實青綠的花葉,粗壯樸實的花瓶,非常強烈地傳導了印象派繪畫的表現意識,使整個畫面煥發出一種大自然的活力與生機。

創作於1910年的《年輕女孩與鬱金香》是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黃金時期的名作,這張畫作隨著他在巴黎、紐約、倫敦、莫斯科、柏林、斯德哥爾摩的展覽而風靡歐洲。模特珍妮美麗靜好,素衣黑裙,一派淑女風韻,她面前兩盆正含苞待放的鬱金香,鋒利的葉子,濃郁的綠色,一切都在其中蘊藏著生長的能量,恰是女孩的青春芳華。充滿活力的筆法,大膽的色彩,簡約的造型,和諧的構圖,裝飾的趣味,花與人物之間的互動構成了作品的中心主題。另外,點畫成金的《鸚鵡鬱金香》也是馬蒂斯藝術品中的經典創作。

蘇格蘭色彩主義畫家塞繆爾·佩普洛(Samuel Peploe)以鬱金香,水果,花瓶和家居的靜物畫聞名,他的《鬱金香》拍賣紀錄曾達到£623,650英鎊。佩普洛專注於一些簡單的物件:包括中國花瓶,黑色風扇,書,水果,織物和花朵,尤其是鬱金香或玫瑰。佩普洛擅長用鮮豔的色彩繪畫,發展出一種風格包含一些新的繪畫技術,例如使用色調範圍,鮮豔度彩色,幹刷技術,嘗試在物件中使用簡單的3D形式繪畫等。佩普洛最感興趣的是平衡色調,色彩和使用在他的畫中簡化形狀。

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於1932年為正在熱戀中的特雷莎創作了《鬱金香與女孩》,這是他立體派畫作的巔峰之作。畢加索以極簡練誇張的線條、解構碎裂、變形抽象、重新組合的方法展現了特雷莎的美豔豐麗,特別是她那專注的眼神,傳導了一種嚮往與憧憬,而特雷莎頭上的一條綠枝,如春夢縈繞。作為畫面前端上金色的花籃中,一枝雙色鬱金香正美豔綻放,寓意愛情想象的浪漫情懷。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的藝術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格,而且在各種手法的使用中,都能達到內部的統一與和諧。

塔瑪拉·德蘭陂卡Tamara de Lempicka)的作品多以人物肖像和裸女為題,《鬱金香》是她為數不多的靜物作品,六朵鬱金香與一隻手相稱完美,筆觸細膩傳神,帶有豐富多元的象徵意蘊,充分表現了她的創作才華。塔瑪拉將丹尼斯的裝飾性、洛特的柔和立體主義與安格爾的新古典主義結合在一起,流動的曲線無可挑剔,具有很強的三維效果,形成了她鮮明的繪畫風格。塔瑪拉有一句名言:“沒有奇蹟,只有創造。”這道出了她獲得成功的真諦。

很少有華人畫家會以《鬱金香》為主題進行創作,那幾乎是西方畫家的專利。常玉,這名“中國美術史近代裡最能夠超越所有東西方矛盾而在創作上能達到最純粹的畫家”,一心痴迷他所相戀的繪畫,為此開創了他一生中最富麗,最華彩的階段。常玉深受蒙帕納斯巴黎畫派的影響,以粉色和白色入畫,《鬱金香》是他三十年代留學巴黎時的代表作,他筆下的鬱金香以厚重的粉色平塗為背景,色彩雅緻和悅,構圖簡潔明朗,既有印象派的象徵,又有野獸派的容姿。

被稱為“海上花鳥四大名旦”首席的唐雲擅長花鳥與山水,對古書畫收藏亦情有獨鍾。唐雲學畫沒正式拜過老師。他學山水畫時初習黃公望,轉而臨習石濤、戴本孝、八大山人等諸家作品,“昨夢浮槎香海去,秋心今向筆尖生”,唐雲把國畫山水花鳥中的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奠定了他清新俊逸,生動有致,沉鬱雄厚的畫風。他筆下的《鬱金香飛蝶圖》,紅、黃、紫、白色數朵鬱金香花昂首迎風,高低呼應,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青春的情懷。

大師畫筆下的鬱金香造型獨特、氣質高貴、色彩華麗,靚麗風姿。他們的鬱金香象徵著美好、勝利、莊嚴、華貴,為我們見證了一朵花的奇蹟。又是一年鬱金香盛開的季節,讓我們走向詩和遠方,嘗試用陽光與色彩作為攝影的表達方式,充分展現鬱金香獨特的個性,在瞬間靜態與動態中捕捉時間的腳步,在光影變化中挖掘全新的感受,解讀我們對人生歲月的思考。

虛實相生

用多重曝光影像疊加,呈現出離奇、夢幻、飄逸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