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馮夢龍的《白蛇傳》是怎麼來的?為什麼他的《白蛇傳》這麼受歡迎?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歷史上所有的鬼怪故事都反應的是人心,也是作者的一句警示良言。

明清兩代小說話本興盛,明朝馮夢龍寫了一本《警世通言》、清朝蒲松齡寫了一本《聊齋志異》。

明清兩代,科舉制尤其腐敗,即便步入官場也難以看到一條光明大道,這也催生了一大批讀書人棄官回鄉,在這黑暗時代,小說家收集鬼怪故事,抨擊封建禮教。

馮夢龍鬼怪故事很少,最為著名的還是《白蛇傳》,馮夢龍的白蛇傳跟後世的愛情故事並不一樣,大致故事是這樣的:

修煉一千年的白蛇化作美麗女子下山,偶遇藥店主管許宣,白蛇見他英俊瀟灑,就上前搭話,白蛇邀請許宣一同回家纏綿,許宣在白蛇家中住了七天,全身都散發腥,精神十分憔悴。

許宣感覺不對勁,就上了金山寺,跟法海討回了缽盂,回家後照出了白蛇真身,並求法海將其鎮壓在雷峰塔下。

馮夢龍寫這個故事是告訴人們不要沉迷美色,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都是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多以人心為主,妖魔鬼怪很少,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卻完完全全是人和妖之間的故事。

科舉制到了清代,對漢人的壓迫更加嚴重,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是以讀書人為主角,比如女鬼聶小倩和窮苦書生寧採臣。

聶小倩和天山童姥是科舉路上的難關,寧採臣不懼鬼怪也要上京趕考,不僅如此還感化了聶小倩,兩人結婚後,生了三個兒子,寧採臣也考中的進士,後來又納了小妾。

蒲松齡寫得並不是愛情故事,而是黑暗的科舉制,寧採臣作為一個讀書人,為了榮華富貴,不惜跟鬼鬥、跟鬼結婚,最終高中,這到底人和妖之間的傳奇愛情,還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蒲松齡出生在書香世家,他跟寧採臣一樣,想要透過科舉入仕,19歲他就考中的秀才,在諸多考試中皆為第一名,不過在鄉試考舉人時落榜,若能考中舉人,等於一隻腳跨入了官場,即便以後沒有大成就,也能補一個一官半職。

然而蒲松齡屢次落榜,46歲補為廩膳生,72歲補為貢生,貢生也是一種人才選拔制度,一旦被選為貢生,就說明朝廷看中了你的才能,日後也有機會直接將貢生推薦給皇帝。

蒲松齡終其一生,都沒有考中鄉試,也沒能被推薦給皇帝,平日裡就靠著收取微博的田租和教書、幕僚維持基本生活。

蒲松齡失意官場,又喜歡民間鬼怪故事,於是寫下了《聊齋志異》。

此書面世之後,引起人們極大的追捧,哪怕到晚清依舊是民間炙手可熱的讀本,1835年慈禧60大壽在即,各地官員都在籌集賀禮。

其中一個官員就讓畫師畫了一整套《聊齋圖說》,全本共725幅,雖然比不上電影,但也是連環畫。

每一個官員都獻上了最貴重的賀禮,這幅《聊齋圖說》反倒成了慈禧的意外之喜,慈禧愛不釋手,每天睡覺前都會翻一翻。

這是其中一副《窺窗見鬼圖》,講的同樣也是一個讀書人太原王生,他科舉歸來時,在路上遇到了一個美麗的女子,這個女子身世可憐,孤苦伶仃,王生就將她帶回了家,納為小妾。

王生每天都跟女子生活在一起,妻子見他面色憔悴,就讓他多注意身體,妻子外出時,遇到了一個道士,道士跟她說:“你丈夫帶回來的是一個惡鬼”。

妻子十分擔心丈夫,就將這件事告訴了王生,他自然不信,於是就捅破窗戶,而他卻看到了一個惡鬼脫下了美麗女子的皮囊,將這幅圖放大5倍看,能夠看到惡鬼在給皮囊化妝。

《窺窗見鬼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看人不能光看外表,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皮囊下的到底是美女還是惡鬼。

《聊齋圖說》在八國聯軍期間遺失,2013年陸陸續續出現在拍賣行,一幅《聊齋圖說》價值9萬元,全套一共6500萬,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