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說文解字】言部的三個漢字:、稿、字詮、字的讀音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三個漢字:“、詮、訢”。“詮、訢”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詮、”,這三個字中,“詮”字較為常用,因此本課的重點漢字是“詮”,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讀音有兩個:

(一)yáo。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徒歌。從言、肉。”許慎認為是會意字。本義是不伴絲竹之樂的清唱。由言、肉會意。但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均認為應是從言肉聲的形聲字,強調“肉”能表示“”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謠,古今字也。謠行而廢矣。”也就是說,是謠的古字。《漢書·五行志》:“女童曰:“檿弧萁服。”女童謠說:“山桑所制的弓和用萁草編織的箭袋”。

關於“徒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樂》曰:‘徒歌曰謠。’《魏風》毛傳曰:‘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謂無絲竹之類獨歌之。”顯然,最早的“謠”是沒有伴奏的。現在經常說民謠窮得只剩下一把吉他了,其實,“謠”,本就是沒有伴奏的歌聲。

(無伴奏的信天游歌者)

(二)yóu。讀音出自《廣韻》。從。《玉篇·言部》:“,從也。”未見典籍有應用例項。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2、詮(詮)。讀qu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詮,具也。從言,全聲。”形聲字。

本義是周詳地解說;詳細解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淮南》書有所謂《詮言訓》。高注曰:‘詮,就也。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事之所謂道之所依也,故曰詮言。’《欠部》欥下曰:‘詮,詞也。’然則許意謂詮解。”《晉書·武陔傳》:“文帝甚親重之,數與詮論時人。”何超《晉書音義》:“詮,具也,謂具說事限也。”文帝很器重他,多次與他評論當時人物。

我們平常經常遇到的“詮釋”一詞,“詮”用的就是它的本義:周詳地解說;詳細解釋。

元稹《解秋十首》之十:“我懷有時極,此意何由詮。”

(詮釋類書籍)

詮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用法,比如:

(1)權衡;比較。《廣韻·仙韻》:“詮,平也。”白居易《和知非》:“因君知非問,詮較天下事。”

(2)道理,事物的規律。《玉篇·言部》:“詮,治亂之體也。”《淮南子·兵略》:“發必中詮,言必合數。”行動則必定符合規律,言論則必定符合道理。

(3)選擇。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引《通俗文》:“擇言曰詮。”陶潛《飲酒二十首序》:“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這是陶淵明的謙詞,說自己醉不擇辭。

(陶淵明畫像)

詮的小篆寫法如圖:

(詮的小篆寫法)

3、訢()。讀音有三個:

(一)xīn。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訢,喜也。從言斤聲。”形聲字。本義是喜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欣”是“訢”的異體字。

(欣喜的孩子)

《玉篇·言部》“,樂也,喜也。”《孟子·盡心上》:“終身然,樂而忘天下。”終生高高興興的,快樂得忘記曾經擁有過天下。

此外,“”還是姓氏。《奇姓通》卷二有載。

(二)xī。這個讀音出自《集韻》。通“熹”。和氣交感。《集韻·之韻》:“,烝也。”《禮記·樂記》:“天地合,陰陽相得。”鄭玄注:“,讀為熹,熹猶烝也,則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間,陰陽二氣蒸發,互相配合。

也指意氣投合。白居易《唐江州興果寺大德湊公塔碣銘序》:“初餘與師相遇,如他生舊識,一見合,不知其然。”初次與老師相遇,就好像上一輩子的舊相識,一見面就意氣投合,不知為什麼會這樣。

(白居易像)

(三)yín。這個讀音出自《集韻》。只有一種用法,用作疊詞“”。謹敬戒慎貌。《漢書·石奮傳》:“僮僕如也,唯謹。”顏師古注:“此讀與誾誾同,謹敬之貌也。”指僮子和僕人們也是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十分謹慎。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16,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