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漢服文化逐漸升溫山寨漢服的正確認知

最近隨著漢服文化的逐漸升溫,漢服逐漸發展成一個體系,各大漢服品牌逐漸有了正版和山寨之分,而在漢服圈內的人卻也是深受這樣思想的“薰陶”,認為穿了山寨漢服的人就活該被萬人唾棄。

追求版權,這本來是一件正義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山”和“正”本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只是跟風認為覺得“是山寨”,那麼會給漢服圈帶來不可挽回的影響。

近期有一位女生分享了自己的這樣一份經歷,自己穿著奶奶親手做的漢服去參加展子,到了會場之後,卻遲遲不能融入群體。一群同樣身著漢服的女生對著她指指點點,還盤問她“是哪個店子的哪一個款式”,得知那位女生穿的不是正規店子裡的商品,就指責她穿的是“山寨的漢服”,在那位女生解釋自己的漢服是自己奶奶親手做的時候,那群女生依然不依不饒,堅定認為“不是正規牌子的,就是山寨的”。

這件事情給那位女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不禁有此反問:評價正規與山寨的標準到底存在在哪裡?

一、山寨並不等同於沒有標籤

山寨是一個地方詞語,源自於廣東一帶。意思是假冒偽劣抄襲別人的行為以及其產品,山寨的根本內涵是“抄襲”,如果按那群女生所說,不是貨架上帶著標籤的品牌貨就是山寨貨,那這對於“正版”的劃定範圍還是太小了些。

很明顯,那群女生對於山寨的定義其實是含糊不清的,她們其實只是一群追求“品牌感”的俗人,在她們的定義中,“不是品牌的,就是假貨”,這種邏輯首先是解釋不通的。

如果追求原創的話,店家做的是原創,難道奶奶做的就不是原創了嗎?歸根究底,那些女生的根本目的只是在於炫耀自己的漢服多有地位、多尊貴,對於這種人,我們沒有必要浪費太多的精力和感情。

二、我們應該提倡“親手做漢服”的風尚

漢服雖然也分牌子,但是它本質上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的回顧和追求。我們穿漢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傳播傳統文化和學習傳統文化,因此,如果能借助漢服將傳統文化更加發揚光大,那麼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了。

比起選擇讓漢服行業被服裝公司和廠商壟斷,我們普通人更加可以自己投入到漢服制作的工藝流程中來。這樣的活動和主動的學習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更多和漢服有關的知識和常識,在我們自己經歷過製作漢服的過程之後,我們會更加理解漢服的穿法步驟,更加理解每一套漢服對應的朝代和歷史故事,更加理解不同漢服背後寄託的不同風尚。

漢服不是功能性服裝,我們可以在漢服的款式搭配上注入很多全新的元素,自己製作漢服本身就是一種深入理解、從而迸發出更多靈感的機會。如果不自己親手嘗試製作漢服,或許在漢服中的一些隱藏小秘密,我們永遠都不會發現。所以與其駁斥別人為什麼“不用心挑選品牌”,不如反過來問問自己:連漢服都不願意自己做,這份“真心”又值幾個錢呢?

三、奶奶做的漢服就是比商品高貴

漢服圈內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和高貴感常常把圈外人弄得一頭霧水。奶奶親手做的漢服,已經在意義上遠遠超出了那些陳列在櫥窗內的冰冷商品。奶奶做的漢服,那是全天下僅此一件的限量版!物料中寄託的是長輩對於晚輩的疼愛,也寄託的是家人之間的溫情和慰藉。我們傳播傳統文化,本質上傳播的就是一種對於“歸屬感”的追求。

穿著奶奶親手做的漢服,我們能夠體會到每一處針腳、每一塊布料上都寄託的是溫暖的親情,而那些廠家生產的批次商品,又有什麼情感可言呢?反倒是自詡正義的對周圍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和指責更加讓人心寒。

試問一下,假如人人都有一個會做漢服又疼愛孫女的奶奶,又有誰會不遠萬里的從所謂的品牌店去買那機械而冰冷的工藝商品呢?

我們沒有辦法對所有人的價值標準進行一個規定,但是我們生而為人,不能沒有情感。評價一件東西是好是壞,我們必須站在客觀的角度進行評判。就像今天這件“奶奶做的漢服”,它既沒有抄襲,又沒有盜竊,它唯一的缺點就在於沒有辦法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優越者視為評價的標準。

我們若真的想要發揚漢服文化,這樣的思路是絕對不可以繼續下去的。或許今天被批駁的是這一件家人親手做的漢服,或許明天慘遭毒手的就是整個漢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