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石亨和曹吉祥發動奪門之變,為什麼孫太后不阻止石亨等人再登皇位?

朱祁鈺病重之際,石亨和曹吉祥等鑽營投機之人趁機發動了奪門之變,讓被幽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鎮再登皇位。

當時有能力阻止石亨等人奪門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太后,另一個就是于謙。

不過,孫太后不僅不會阻止石亨等人行謀逆之事,反而還會樂見其成並且採取了支援的態度。

于謙掌控大明軍政,可謂是權傾一時。

如果沒有孫太后的支援,石亨等人根本不敢發動奪門之變,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機會發動奪門之變。

而孫太后之所以支援石亨等人,原因也不復雜。

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生骨肉,然而朱祁鈺卻不是。

朱祁鈺不僅不是孫太后的兒子,反而在朱祁鎮回京之後,將朱祁鎮幽禁在了南宮。

孫太后作為朱祁鎮的母親,見了此情此景,若說沒有一點心疼,那一定不可能。

朱祁鈺此時病重,孫太后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私心。

她難道不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朱祁鎮重獲自由?

她想。

朱祁鎮剛被釋放回京的時候,她難道不想讓朱祁鈺把皇位還給朱祁鎮?

她也想,可是卻做不到。

這也正如於謙當時勸朱祁鈺迎接朱祁鎮回京的時候所說:“天位已定,寧復有他!”

朱祁鈺在於謙的輔佐之下已經坐穩了皇位,即便朱祁鎮回來了也翻不起一點風浪。

而現在朱祁鈺因病重而不能視事,這不僅對石亨等投機之人是一個機會,對孫太后也是一個機會。

孫太后沒理由不抓住這個機會去救朱祁鎮,畢竟那是她的親生兒子。

而且這一次機會如果不抓住的話,誰也不能保證當時才二十九歲的朱祁鈺將來不會病癒。

朱祁鈺一旦病癒,那麼孫太后就將再也沒有機會救朱祁鎮。

這也是當時孫太后考慮之後決定支援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原因。

孫太后當時在朝野之上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了她的支援,石亨和曹吉祥等人奪門才有成功可能性。

哪怕是1449年朱祁鎮被俘之後,于謙想要擁立朱祁鈺當皇帝,也是獲得了孫太后的首肯才得以成功。

而朱祁鈺本身也有做得不厚道之處,孫太后答應讓他當皇帝,實際上條件之一就是保證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朱見深是誰?朱祁鎮的親兒子,孫太后的親孫子。

可是朱祁鈺坐穩了皇位之後產生了私心,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而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從這一點來說,孫太后支援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其實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果說孫太后支援奪門之變尚在情理之中,那麼作為另一個有能力阻止奪門的人,于謙當時為什麼沒有阻止呢?

第一種情況,于謙對此或許並不知情。

石亨等人之所以能夠發動奪門之變,顯然是因為獲得了孫太后的支援。

而孫太后既然選擇了支援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行動,那麼就極有可能在給他們的行動打掩護。

這樣才讓石亨等人之舉更加隱秘或者說瞞天過海,也讓于謙的視野有了盲區。

畢竟於謙當年擁立朱祁鈺為帝已經獲得了孫太后的首肯,他未必想得到幾年之後孫太后故技重施。

第二種情況,于謙可能收到了石亨等人即將奪門的訊息,但是選擇了默許。

而於謙之所以會對這種行為選擇默許,原因則又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朱見濟夭折之後,朱祁鈺再無子嗣,但是又始終不願意再立朱見深為太子。

太子之位,關乎國本。

朱祁鈺一直不立太子而致使太子之位空懸,時間一久肯定會引起朝野不安,以及一部分野心家的算計。

而且朱祁鈺此時病重,又沒有立太子,那麼他一旦病逝的話,皇位其實還是回落到朱祁鎮的頭上。

既然如此,于謙又何必去阻止?

而如果朱祁鈺在病重之時就把朱見深立為太子的話,那麼有了出師之名的于謙就未必會坐視不理。

畢竟讓朱見深當皇帝可比讓朱祁鎮再一次當皇帝要好多了。

于謙當年之所以置朱祁鎮安危於不顧,而一力擁護朱祁鈺當皇帝,說白了也是看出了朱祁鎮無能又無德。

第二,于謙之所以選擇坐視不理,其實是為了不讓大明再一次陷入動盪之中。

皇位爭奪本來就是一件虛耗國力之事,大明當時才擺脫土木之變所帶來的危機,也才恢復了一絲國力。

可如果於謙再介入到奪門之中,那麼這件事就會變得更加複雜,或者說一定會變得更加難以收場。

而到了那個時候,大明只會再一次陷入衰微。

為了大明,于謙也就選擇了默許。

而且朱祁鈺既無子嗣,又未立太子,即便於謙阻止了奪門之變,可阻止了奪門之變之後的事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朱祁鈺沒有子嗣,沒有太子,他死了之後,誰當皇帝?那一定還是當時才三十歲的朱祁鎮。

于謙想要在朱祁鎮存在的情況下擁立朱見深,這個可能性其實微乎其微。

況且即便他在阻止了奪門之變後又成功擁立了朱見深,他也會在夾在朱見深和朱祁鎮之間難做臣子。

另外還有一個在朝野上頗有影響力的孫太后,到時候就會演變成為君臣之鬥,仍然還是不利於大明。

于謙之所以這麼做,恰恰就因為他是于謙。

也只有這麼做,他才是于謙。

于謙雖然未必忠於任何一個皇帝,但卻有大功於大明,也大忠於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