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四川這個村子因 路 引發社會熱議,原因竟然是. . .

有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修路對於一個村子的脫貧致富來說,尤為重要。只有有了路,才能夠與外界連通起來,外面的東西可以運進來,豐富村民的生活,村裡的農產品可以運出去,提高村民收入,而且在生態旅遊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道路的暢通和便捷還意味著大批遊客的到來和不少的旅遊收入。

在四川,有這麼一個村子,因為“路”引發了社會熱議,這就是被人稱作“懸崖村”的四川省涼山州阿土勒爾村。村子以令人乍舌的“天梯”聞名,又因解決了“天梯問題”而獲得巨大的發展。

幾年前,新京報的一篇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的報道,讓阿土勒爾村進入了公眾視野。村莊坐落於海拔1400多米以上的懸崖上,與地面垂直距離高達800米,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村子與外界相連的“路”竟然是17條藤梯。

全村無論男女老幼,想要進出村子,都必須透過攀爬藤梯來實現。當時的鄉黨委書記說,光他知道的,在這條路上摔死摔傷的人就有不少。

“藤條為路”給村民出行不僅帶來的是不方便,更重要的是極不安全。其中最讓人揪心的就是孩子,報到時村裡有15個孩子在山腳下的學校裡上學,平時住在學校裡,每個月回家一兩次,而每一次回家意味著單程兩個多小時的攀爬,這還只是天氣良好時的時間,當遭遇雨雪等惡劣天氣,孩子們要麼花費更長的時間拼盡全力攀爬,要麼只能待在家裡等到雨過天晴再出發。

另外,“藤條為路”幾乎必然地導致了貧困的發生,適齡青年的婚配也成了大難題。村裡的牲畜無法趕到外面去售賣,所以村民們的生活都是自給自足的,與外界的物質交換也僅限於少量的花椒等容易揹負的農產品。而且由於交通的不便利,阿土勒爾村的男青年很難娶到外面的老婆,女青年也很難嫁到外面去。

其實,在阿土勒爾村,人們一代一代口口相傳的歷史就長達200多年。在這長時間裡,阿土勒爾村都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存在,就像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一樣,這裡的人們不用擔心戰亂的侵襲,也不用擔心匪徒的襲擊,一代又一代重複著前人的生活軌跡,過著“山中無歲月”的安逸日子。

但是,現在通訊發達了,道路通暢了,人們商業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閉塞封閉的阿土勒爾村就被悄悄地留在了落後的時代,交通問題成為了制約阿土勒爾村發展的突出矛盾。

常常有人疑惑,交通條件如此惡劣,為什麼不讓村民異地搬遷呢?其實,早期也有過類似的考慮,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脫貧效果,異地搬遷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攔在了阿土勒爾村村民的心中,異地意味著失去了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土地。

幾百年來,阿土勒爾村的人們就是靠向土地要食物的模式生活下來,這是他們最熟悉也最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如果異地搬遷到了城市,後續村民們的生計也很難維持。而且,根據調查,阿土勒爾村民的土地條件很好,種植出的農作物尤其是花椒品質又好,產量還不低,也就是說只要解決了交通問題,就地脫貧指日可待。

確立了“就地脫貧”的方案,接下來就是如何修路的問題,而在其中也有兩個關鍵問題攔在了管理者的面前,技術與成本。縱然中國有“基建狂魔”的稱號,可是在懸崖上造路,也確實很難實現,技術成為了完成村民們通路夢想的一大阻礙。

而且,技術方案還與成本息息相關,據稱,阿土勒爾村的地質結構比較複雜,施工難度大,費用高,這種天價的費用無論是村民還是當地政府都是絕對負擔不起的,這也是“藤條為路”的現狀保持多年的一大原因。經過多方籌措,還有社會慈善機構的捐助,6億資金讓改變現狀成為了可能。

如今,“藤條為路”的狀況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原本搖搖欲墜的藤條被鋼筋結構的梯道代替了,經過合理的路線規劃後,新的鐵梯距離縮短了將近三分之一,路程快了一個小時。

與此同時,原本作為攀爬物的藤條也得到了儲存,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見證著阿土勒爾村邁入新的階段。藤梯變鐵梯只是第一步,為了配合旅遊開發和村民生活,阿土勒爾村還修建了棧道與貨運索道,基本解決了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問題。

幾年後,阿土勒爾村的面貌改變遠遠不止是道路的變化,也可以說道路梗阻的打通,給阿土勒爾村的村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鉅變。

2017年,阿土勒爾村架設好了通訊鐵塔,結束了無訊號覆蓋的歷史。“資訊天路”的建成,讓外界的知識和資訊搭乘著訊號的列車,源源不斷地進入了這個封閉了200多年的村子。

很快,在資訊之路和鐵梯之路的促進下,村裡的旅遊業有了明顯起色,成都的一個旅遊集團投資3個億,把懸崖村打造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景區,阿土勒爾村的村民實現了不搬家就脫貧的夢想,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時,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無人機技術的發展也給阿土勒爾村打通了通訊之路。

在中國脫貧攻堅的事業中,阿土勒爾村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但也是極具代表性的。脫貧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的是各行各業各司其職,形成合力,一起幫助貧困群眾脫離貧困。

但是,在這其中,也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在阿土勒爾村,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交通問題,而且交通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當地發展,甚至是影響群眾生命安全的突出因素,必須聚焦於此,堅決解決。打通了交通不便這個“堵點”,就解決了阿土勒爾村脫貧的“難點”。

除此以外,脫貧工作做的是工作,但是真正的物件是實實在在的人,是那些貧困群眾,因此,我們決不能忽略他們的心情和顧慮,而要做的是順應民意,綜合考慮,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