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被人瞧不起的3個“下九流”職業尤其第三個,現今備受追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孔子

孔子曾將人分成上中下三等,當然並不是指個人出身、從事何種行業,而是指個人的天賦和學習態度。在古代,古人確實因出身和所屬行業,被分為了上中下三等,既有上九流也有下九流,而處在中間的人獲得的評價不好也不壞。

在古代有三教九流之說,而且無論是在古典文學作品中,還是現代的文學創作中,三教九流都作為常客出現。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釋義,最開始指的是宗教、學術流派,此後泛指“上中下”三等人,近代則指代形形色色的人。

據史料記載

:“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

儒教可以追溯到堯舜禹的五教,不過“儒教”這個詞,在《史記》中才開始出現,裡面是這樣記述的:“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

漢朝之前,歷朝歷代比較推崇的,是老子的無為而治,提倡休養生息。不過,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接受了董仲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的建議,董仲舒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對於傳統宗教的教義進行了新的解說。

董仲舒上書“天人三策”,指出儒教信奉的神是“天”,凡間的“天”指代的就是“天子”,於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在董仲舒的努力下,周公、孔子的儒家學說逐漸成為傳統儒教的基礎,隨後傳統的國家宗教徹底被儒化,儒家文化得以脫胎換骨,這也是儒教真正的開端。

道教雖然在東漢就已經出現,但是直到魏晉南北朝才逐漸完善,這個時候佛教也已經傳入我國。

公曆紀元前後,佛教經帕米爾高原傳入我國,由於部分教義和道教有共通之處,所以起初兩家宗派還是能夠友好相處。

不過,隨著佛教影響力的擴大,道教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衝擊,於是兩家有了衝突。不過,兩家的興盛,均離不開統治者的支援,爭論獲勝的一方,會獲得皇家的支援,爭論失敗的一方有時候甚至會遭受毀滅之厄運。

520年,道士姜斌和僧人曇無最進行道佛之爭,姜斌由於辯論失敗,慘遭流放;不過,在我國曆史上也曾發生過“三武滅佛”,不僅僅因為道佛之爭,還因為統治者的喜好,以及出於國家方面的考慮,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道佛之爭從漢至明清從未衰退過。

最開始,九流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過隨著朝代的更迭,才慢慢的有了上中下山等人之分,每個朝代都有些微的變化。

清朝時,上九流指的是帝王、聖賢、隱士、文人、武士、農、工、商、仙;中九流指的是相命、郎中、丹青、舉子、書生、琴棋、僧、道、尼、。

下九流則指的是剃頭匠、吹手、戲子、走卒、腳伕、木匠、盜、竊、娼。當時,被人瞧不起的有3個“下九流”職業,現今卻富得流油,尤其是第三個;這三個職業分別是剃頭匠、木匠、戲子。

第一個是剃頭匠,《萬孝子割股議》曾這樣記述

:“身體髮膚,不敢毀傷,聖人之訓也。”

雖然清兵入關以後,迫使漢人剃髮易服,但是頭髮仍舊在民眾心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如今,一些高階的理髮店,做一次頭髮的費用高的簡直離譜,有時候甚至還要預約。

第二個是木匠,雖然在古代木匠作為手藝人,也有著一定的社會地位,但是在清朝的時候,卻仍舊被評為了下九流;如今比較厲害的木匠,每月到手的工資非常的可觀。第三個是戲子,在古代一直都社會低下,通常都是迫於生計等原因,才會從事這一行。

如今,從事這一行業的人被稱之為藝人,而且這些人還有著很高的社會地位,所以很多的人擠著入這一行,如果能得到某位導演的提攜,來錢的速度非常快,而且還可以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