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這人若是不死,以後的天下可能也就沒有他什麼事了,一切都是天意

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實,這裡的“三戶”並不是指真的“三戶”,楚王族姓羋,本支為熊氏,另分為昭——昭陽、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也就是所謂的“三戶”,所以,並非後世所指的只是幾戶人家,幾個人。

公元前二百多年,20歲出頭的秦始皇,憑藉著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橫掃六合,一舉滅掉周邊各個國家,最終,成功統一六國。那時他想的很美好,在他的預想中,他一手建立的王朝會千秋萬世,一直傳揚下去。

然而,世事總是不遂人願。在他死後,昔日強大無比的大秦帝國僅僅傳承了三世就被滅亡了。都說盛極必衰,只是秦朝的衰敗來得太快了一點,總讓人有那麼幾分措不及防的感覺。秦朝末年,各地百姓紛紛被繁重的賦稅和勞役逼得苦不堪言。常言道物極必反,無論是人還是物,他們的承受能力都是一個定限度的,當到達了那個極限之後要麼反彈,要麼毀滅。

顯然,秦朝的百姓並不是非常的愚昧,面對這樣慘無人道的暴政,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反抗。於是,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之後,各地人士紛紛響應。響應的眾多義軍首領中便有一個名叫項梁的人,說到此人,他的來頭可不小呢。他的祖上也曾出過不少聲名顯赫的人物,遠的我們就不說了,他的父親項燕當年可是楚國非常有名的將軍呢。

因此,他也算得上是名門之後了。如果當年楚國不曾滅亡的話,那麼,他們項氏一門的榮耀,可能也會一直延續下去。可是,世事總是變化莫測,楚國滅亡了,他也一下子從名門貴公子淪落成了普通百姓。都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家裡突然遭逢如此大的變故,自己的人生也從此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他的心裡不可能沒有落差。

可是,這樣的落差對他來說並非全無好處,當各地義軍紛紛投入到反秦大業中去的時候,他看到了希望的火苗,於是,他選擇毫不猶豫的加入其中。項梁深知成敗在此一舉,如果,能夠僥倖成功的話,那麼,便能恢復自己家族昔日的榮耀。起點高的人,或許註定會比別人多那麼幾分優勢,可能真的是家學淵源吧,項梁在領兵打仗上總是好像總比別人多那麼幾分天分。

於是,他很快就聚集起了一隻不小的隊伍,名門之後的名頭還是很好用的,不久之後,許多楚國舊人都來投奔他,其中,便有劉邦。來投奔他的時候,劉邦手下就已經有9000多人,將近1萬人馬了。憑藉一個軍事家的敏銳嗅覺,他察覺到劉邦此人日後若是與他為敵的話,必將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於是,他設下一計,想要削弱劉邦的實力。

他接納劉邦之後,順勢便接收了他的地盤,為了安撫劉幫,他借給劉邦5000士兵和10個軍官。表面上看,這件事是劉邦佔了便宜,因為,他一下子增加了這麼多計程車兵。然而,長遠來看的話,項梁此舉可沒安什麼好心呢。雖然,他把5000士兵給了劉邦,然而,這些士兵可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他們心中真正的首領其實還是項梁。

所以,他們雖然被送給了劉邦,可卻不會真心的去替他出生入死。白白得了別人5000人馬,劉邦又哪能什麼都不做呢。很快,他就被派去攻打豐邑,此地原本是他的老家,為了收復自己的故鄉,他當然得盡力去打。在攻城的過程中,自然免不了損兵折將。奪回此城之後,他手下也就只剩了1萬多人馬了,可是,項梁並沒就此收手。

很快,這1萬多人馬又被派去迎戰秦朝的軍隊了。

面對秦朝的幾十萬大軍,儘管相雙方的兵力十分懸殊,但是,他也不得不上。他的這一招,真可謂是兵不血刃,一箭雙鵰啊。贏了好處自然少不了他的好處,輸了正好消耗劉邦的兵力,排除異己。在隨後的幾個月裡,雙方的軍隊時有交戰。戰況有勝有負,贏的時候他所獲得的地盤和戰利品,自然得分項梁一份,輸的時候損失的全是他自己的兵力。

在此期間,項梁一直避免正面對上秦軍主力。就這樣,他靠著吞併和將其他義軍勢力推出去做替死鬼不但完整地儲存了自己的實力,甚至,還使其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他將楚懷王推上了王位,而自己則玩了一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此時,他們項氏家族昔日的榮光,已經隱隱有重現的趨勢了。可馬有失蹄人有失足,最終,項梁由於輕敵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項梁在東阿擊敗了章邯的軍隊,就領兵西進,等到達定陶時,再度打垮秦軍。項羽、劉邦又在雍丘與秦軍交戰,大敗秦軍,斬殺了三川郡守李由。項梁於是更加輕視秦軍,顯露出驕傲的神色。這時二世調動全部軍隊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項梁死後,項羽趕到,把那些叛逃的起義軍全部殺盡,而劉邦卻因為拼死去救而被部下攔下這一舉動贏得了項羽的肯定和信任,免遭於難。直接對後來鴻門宴上項羽放劉邦一馬有直接關聯。而說到劉邦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報項梁的恩情才想去救援,還是為了不得罪項羽而演了一場戲,除了劉邦本人,我們也就只能猜測了一二了。

可以說,倘若項梁不死的話,劉邦可能還會一直受制於他,那麼,以後的天下可能也就沒有劉邦什麼事了。

參考資料:

【《史記》、《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