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軒轅黃帝,華夏先祖,中華之魂,民族之根

關於黃帝故里一直都存在著爭議,有人說是河南新鄭,有人說是在陝西境內,也有人說是甘肅天水,還有人說是山東曲阜。我想我們無需糾結黃帝的出生地,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的黃帝是華夏人民的先祖,這是華夏兒女的共識。

赫赫始祖,軒轅黃帝,中華之魂,民族之根。黃帝,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一直被華夏兒女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走進設在河南新鄭的黃帝紀念館去看看我們先祖的豐功偉業。黃帝紀念館是黃帝故里景區的一部分,場館設計為用地穴覆土式建築手段,寓意軒轅之丘。紀念館分上下兩層,面積達3000平方米。?

外觀為黃帝時期人字形大房子造型,館內牆壁刻有巖畫、雕塑,營造出濃厚的“根”文化氛圍。紀念館最具特色的是分別坐落於館外和館內的兩座手持寶劍、凜然端坐的黃帝雕塑,雕塑均為5.9米,寓意九五之尊。

館內的始祖銅像,為軒轅黃帝的中年坐像,威武、莊嚴、神聖、睿智、深邃、慈祥。像重6噸、高5。9米。黃帝像上面的是蒼穹圓形圖案,為古代天文圖。下面的拜祖臺 ,裝飾有伏羲八卦圖。黃帝像後面的背景圖案為九大行星圖,一條巨龍騰空而起,象徵中華民族崛起於世界的東方。

館內樓下四周的牆壁上,有8幅平面浮凸形式畫像石,運用傳統的淺浮雕和線刻手法,每幅都有明確的主題和深刻寓意。畫面寬廣,構圖嚴謹,線條清晰,人物眾多,場景宏大又重點突出。巖畫透過描繪黃帝傳說故事,展示了軒轅黃帝的出生、創業、建設中華文明的歷程。

紀念館內被稱為“中華根脈”的大型榕樹根雕,寓意中華根脈強壯有力,源遠流長。根雕中央刻有六龍戲珠,象徵炎黃子孫心向始祖,根在黃帝故里。茂密的根系層層交織,象徵著炎黃子孫血脈相連,根連根,心連心,傲然雄踞於世界東方。

黃帝紀念館內還展示了歷代有關黃帝的文獻資料,包括歷代史書中黃帝生於河南新鄭軒轅丘的記載。紀念館中的大型壁畫生動展現了黃帝的豐功偉績和輝煌一生。

據說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的王位,在黃帝的領導下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並與炎帝結盟,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了高度繁榮階段,使部落迅速發展壯大。

當時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黃帝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最後黃帝集結大軍與蚩尤決戰,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隨即黃帝在公元前2697年,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

據大量的歷史記載和文物佐證,黃帝統一天下後,制定了國家制度和管理職責。奠定了中華根基,形成華夏文明,他惜物愛民,並以神蓍推算和制定了曆法。被後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

黃帝在位期間,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步,有許多發明和製作,如文字、音樂、歷數、醫學、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並大力發展農業,初步形成了中國文化後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建立了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獨特的中華文明。

黃帝這一稱謂據說是黃帝自己決定的。黃帝發現土是黃色,土能生萬物,土是人們生存的唯一依賴的靠山,先民們又都是黃面板,所以,就確定他的尊稱應為“黃地”。從此,“軒轅黃地”就這樣定下來。

到殷商時代,人們覺得把祖先稱“黃地”有點不雅,而“地”和“帝”又是諧音,於是就把“黃地”改為“黃帝”。“軒轅黃帝”從此就這樣沿用下來。秦以前,各國諸侯都害怕觸犯祖訓,有損祖德,輕易不敢稱自己為“帝”,只好稱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自己是“始黃帝”。但他也沒有敢沿用這個“黃”,於是就用了白王“皇”。至此皇帝這個稱謂就沿用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