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鏖戰白馬嶺:宋遼兩帝國的第一次大規模交鋒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月,為了消滅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地方割據勢力——盤踞在今天山西的北漢政權,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出動三十萬大軍直撲北漢都城太原(今山西太原)。北漢偏居一隅,國小軍弱。所以到了當年二月,太原城便被宋軍團團包圍。危急時刻,北漢皇帝劉繼元一面組織城內全部人力物力拼死抵抗,一面趕忙派人向老大遼國求救,請遼國看在唇亡齒寒,以及北漢多年來孝敬不斷的情份上,發兵攻宋。

如果北漢滅亡,宋軍的下一個目標就將是被遼國佔據多年的幽雲十六州,這一點但凡有頭腦的人就能意識到。所以,救援北漢,其實就是拒宋軍於國門之外、保障遼國本土的安全。於是乎,遼景宗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派出一支高規格的援軍部隊:大將耶律沙為統帥,冀王耶律敵烈為監軍,率六萬鐵騎馳援星夜太原;另有樞密副使耶律抹只負責排程各方、接濟軍需,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所部人馬為後應,一道向北漢進發,以防不測。就這樣,宋遼兩軍之間的一場大碰撞,即將上演。

一道死命令

對於遼國人的舉動,宋太宗並不感到意外。之前,他的哥哥宋太祖曾差一點就把太原城拿下。但由於遼國援軍趕在城破之前過來攪局,使宋太祖最終功敗垂成,這也成為宋太祖心中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對此,宋太宗在出徵前就做好了應急預案:他命悍將郭進率領一支精兵,駐防在白馬嶺,專門負責阻擊遼國救援北漢的軍隊。宋太宗認為,這回能否成功滅掉北漢的關鍵,就看郭進能否把遼國援軍釘在白馬嶺。所以,他語重心長地對郭進囑咐道,如果遼國有一兵一卒越過白馬嶺,那你就別活著回來見我了。

白馬嶺,位於今天山西盂縣之北。大家如果不清楚它的位置也沒關係,只要知道這個地方是遼軍前往太原城的必經之路,也是路程最短的一條捷徑。遼軍如果不從這裡走,而是繞道其他地方去救太原,恐怕連太原城牆都沒見著,宋軍就已經破城了。因此,要想趕在北漢跪下唱征服之前拉小弟一把,遼軍非走白馬嶺不可。而宋太宗正是想到了這一點,才把據守白馬嶺的任務交給了郭進。

悍將養成記

那麼,郭進是何許人也?宋太宗為什麼會把阻擊遼軍的重任交給他呢?

郭進是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他出身貧寒,年少時曾在一個富戶家中打工。由於其身材魁梧,生性豪爽,經常結交豪傑,與大家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當時正逢天下大亂,富戶家的少爺覺得這傢伙如此作為,難道是想拉幫結派、意圖造反不成?萬一他真的造反了,豈不是會連累自己一家人?想到這裡,少爺不寒而慄,遂決定找機會除掉郭進。但幸運的是,富戶家中的一個女傭竺氏暗中知道了少爺的陰謀,就告訴了郭進,於是郭進便一路逃亡,後來投奔了當時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就是五代之一的後漢朝的高祖皇帝。後來劉知遠稱帝,郭進主動請纓,率領一軍平定河北,連戰連捷,成為當時名震天下的一員勇將,因軍功被封為州刺史。後來郭威建立後周取代後漢,郭進又轉而效命於自己昔日的好戰友郭威,被任命為淄州(今山東淄博)刺史。北宋建立後,宋太祖深知郭進作戰勇猛,便委任他為西山巡檢使,負責北宋與北漢邊境一帶的防務。

由於常年征戰沙場,郭進深諳用兵之道,極具謀略;作戰時他勇猛兇悍,每時每刻無不衝殺在前,可謂智勇雙全。更難得的是,他對部下要求也非常嚴格,稍犯軍紀就會被處以極刑法。所以,郭進所部軍紀甚好,這也是他麾下官兵很有戰鬥力一個重要原因。後來的岳家軍為什麼戰無不勝?就是因為他們“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續資治通鑑》),紀律嚴明、組織有序,故而方能萬眾一心、無往不勝。

內訌要不得

言歸正傳。郭進領兵來到白馬嶺後,立即紮下大營,並築造工事、修繕軍器,做好了戰鬥準備。幾天後,宋軍哨騎遠遠地望見白馬嶺之北的平原上塵土飛揚,似有千軍萬馬殺了過來。其實,來者不是別人,正是耶律沙所統領的遼國援軍。郭進得報後,即率親兵登高遠望:只見遼軍行進速度雖快,但隊伍卻絲毫不亂,各支部隊進退有度、令行禁止,真不愧是一支勁旅!強敵來到,郭進不敢怠慢,急令本部官兵立即披掛,集結待命。

話說兩邊,正當宋軍上下一片忙碌的時候,遼軍這邊卻出了岔子。怎麼回事呢?雖然這支兵馬確係遼國精銳,官兵大多是契丹健兒,精於騎射,驍勇善戰。但問題在於,負責監軍的冀王耶律敵烈是遼太宗之子,爵封親王,他自恃自己是皇親國戚,身份高貴,看不起主帥耶律沙,一路上常和耶律沙唱反調,你說向東我就向西,你說打狗我偏罵雞。當時,白馬嶺下有一條不深不淺的白馬澗,將宋遼兩軍隔開。耶律沙認為宋軍知道我們前來,定在對岸嚴陣以待,故而不能貿然前進。耶律敵烈一聽,馬上高聲反對,表示遼軍應立即發起進攻。既然倆人意見不統一,那隻好交由樞密副使耶律抹只裁決。你想耶律抹只怎敢得罪貴為親王的耶律敵烈?於是他就拉偏架,主張遼軍立即進攻。這下2:1,耶律沙無奈,只好下令遼軍即刻渡過白馬澗,向宋軍發起進攻。

不要慫,就是幹

號角響起,遼軍各部立即按照先後次序完成整隊,下水渡澗。這邊郭進見狀,意識到機會來了,於是佈置官兵彎弓搭箭,只待令旗一揮,便萬箭齊發。郭進不愧是沙場宿將,他深知兵半渡而擊之,是兵法中所謂制敵於死地的絕佳戰機。作為一代名將,這樣的機會豈能抓不住?果然,待到遼軍渡澗渡到一半時,郭進令旗一揮,箭矢就如同蝗蟲般地向遼軍射去。遼軍雖然預料到宋軍可能會伺機偷襲,提前做了一些準備,但由於他們大多都在齊腰深的水中艱難前行,實在是無法做出有效的抵抗,頓時大亂起來。

眼看宋軍動手了,耶律沙急令前部將士務必儘快渡過澗去,在對岸就地轉入防禦,掩護後面的官兵。遼軍前部抱定必死之決心拼命前進,有一些人還真就在箭雨之中登上了對岸。但是,上岸之後的遼軍由於沒有統一的指揮,仍舊十分混亂。加之衣甲盡溼,想要組織好防禦,談何容易!郭進不給遼軍喘息之機,箭雨一過,便一馬當先率騎兵猛衝過來。他揮舞一條鐵鐧直入遼軍陣中左劈右打,所過之處遼軍紛紛落馬。其餘宋軍官兵也都奮力搏殺,一時間遼軍血流成河,白馬澗裡到處都是遼軍的屍體。已經上岸的遼軍雖全力抵抗,但無奈一來力量單薄,二來缺乏呼應,很快就被宋軍殺得片甲不留。那些渡澗渡到一半的最是倒黴,進不得也退不得,紛紛被宋軍當做活靶子,射成了刺蝟。

見好就收

眼瞅著戰鬥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宋軍官兵無不士氣高漲,越打越順。郭進手中的鐵鐧也舞得虎虎生風,耶律敵烈父子均被他和他的親兵擊斃於亂軍之中。耶律沙身中數箭,幾乎一隻腳踏進了棺材。虧得他身穿重甲,很多箭矢沒有射透,這才沒和耶律敵烈一起去見閻王。但他的四個兒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兄弟幾個都在渡澗時遭宋軍攻擊,把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那裡。好在耶律沙久歷戰陣,他臨危不亂,在亂軍中聚攏到一些人馬突圍而走,並找到了同樣身陷重圍的耶律抹只。兩人合兵一處,奮力殺出重圍。

眼看煮熟的鴨子要飛,郭進急率軍追趕上來,又把耶律沙等人圍住了。就在耶律沙等即將被包餃子時,擔任遼軍後應的耶律斜軫率五千精兵及時殺到。耶律斜鎮定自若,指揮官兵用強弓勁弩集中朝宋軍軍陣的一處地方猛射,打開了一個口子,這才把耶律沙和耶律抹只救了出來,使得遼軍最終避免了全軍覆沒的命運。而郭進見敵軍後援頗有實力,也就放棄了繼續追擊的打算,見好就收,傳令收兵,白馬嶺之戰就此落下帷幕。

白馬嶺之戰,是宋遼兩大帝國之間第一次大規模交鋒,也是遼軍在宋遼戰爭中遭到的第一場慘敗。這場戰役對此後宋遼的戰和走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擊退了遼軍後,宋軍得以心無旁騖地專攻太原,最終成功滅掉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而此戰的勝利,也使得宋太宗認為遼軍不過如此,故而在攻克太原後不顧反對堅決出兵幽雲,結果飲恨高梁河。從此,宋遼之間戰事不斷,宋遼百年戰和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作者: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