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都是劉邦的救命恩人,結局卻不同,為什麼赦免項伯,不放過丁公呢

讀史記有一事不明白,項伯和丁公同樣是劉邦的救命恩人,為什麼他倆的結局完全不同。項伯不但被劉邦赦免,還被封為射陽侯,享受著非常高的待遇,然而丁公就沒那麼幸運了,劉邦直接要了他的命。不論項伯還是丁公,都幹過胳膊往外拐的事情,對於項羽來說都是不忠的,劉邦殺死不忠的丁公,為什麼要留下項伯呢?咱們先來看看他們怎麼救劉邦的。

話說當年劉邦東出,集結50多萬諸侯聯軍端了項羽的首都彭城,項羽急忙率領3萬精銳回去救援,把劉邦打得稀里嘩啦的大敗而逃。當時丁公已經追上了逃跑的劉邦,劉邦見逃跑無望,於是大喊一聲“兩賢豈相厄哉”!意思是說“英雄何苦為難英雄”,劉邦給丁公戴了一頂高帽子,於是心一軟就放了劉邦一條生路,這就叫“人前留一線,來日好相見”,但最後還是失算了,劉邦終究還是以不忠的罪名要了他的命。

再來說說項伯,項伯共為劉邦做過四件大事。

1、項伯被動地成為劉邦和項羽的中間調解人,避免爆發火併

當時項羽鉅鹿一戰滅了秦軍主力,對於滅秦事佘事業貢獻最大,成為諸侯聯軍的領軍人物。劉邦呢早早地打進了關中,把秦王子嬰趕下了臺,撿了一個大便宜,還封鎖了函谷關。當項羽趕到函谷關時,非常的震怒,他認為自己是滅秦首功,關中這地方還輪不到劉邦來稱王,於是攻破函谷關後,準備第二天把劉邦就地消滅。

項伯聽說項羽要消滅劉邦,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豈不是會跟著一起陪葬,於是趕緊去劉邦駐守的霸上給張良通風報信,讓他速度離開劉邦。張良是劉邦的頭號謀士和知己,怎麼能輕易離開劉邦呢?他可做不出不忠不義的事情來,所以就拉著項伯去見劉邦了。

劉邦表示自己沒有稱王的想法,關中的利益分配全由項羽定奪,期間雞賊的劉邦還和項伯結起了兒女親家,上了一層保險,項伯表示第二天來鴻門跟項羽講清楚就沒事。會面結束後,項羽趕回鴻門給項羽做了一下彙報,說劉邦沒有二心,他壓根沒有稱王的想法,此話一出項羽氣消了一半,於是放棄攻打劉邦。

項伯因為一個義字救張良,被動地做起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調解人,避免了一場楚國內部的火拼戰爭,劉邦肯定打不過項羽,所以項伯救了劉邦一命。

2、鴻門宴護劉邦

第二天,劉邦一早就去了鴻門,謙遜的向項羽表示沒有當漢中王的想法,一切都由項羽來定奪,項羽一聽放心了,馬上請劉邦喝酒來解除之間的誤會,於是一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酒會誕生了。

鴻門宴之所以變成鴻門宴,幕後都是范增老爺子一手策劃的,席間他指使項莊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項伯一眼看出了范增的把戲,趕緊上前去保護劉邦。項伯為什麼救劉邦呢?最起碼有三種解釋。

第一,如果劉邦被刺殺,同行來的張良有很大的機率也會遭遇不測,這可是項伯不願意看到的,那可是他的救命恩人,為了義劉邦不能死。第二,劉邦是項伯的親家,雖然是口頭約定,但是也不能言而無信,不能不保護劉邦,第二,項伯跟范增有嫌隙,范增作為西楚的首席謀士,地位要高於項伯的,所以他們之間或許水火不容,堅決不能讓范增得逞。於義於情,項伯都不能讓劉邦死。

3、項伯為劉邦爭取來漢中之地

項羽大封18路諸侯,有名單裡劉邦的封地是巴蜀之地,是沒有漢中這一塊地方的,如果按這樣分封,劉邦永遠也沒有出頭之日了,有困難找親家項伯啊! 於是劉邦聽張良的計策,去賄賂項伯大量的財物。拿了錢要辦事的,項伯找到項羽,把漢王之地也一併封給了劉邦。就是因為有了漢中這一塊戰略要地,劉邦才順利地完成了東出之路,不然的話卡在巴蜀就完蛋了。

4、項羽救下了劉邦的老爸劉太公

後來楚漢爭雄的天平越來越向劉邦這兒傾斜,項羽逐漸日落西山,手裡能用的資本已經不多了,於是在鴻溝對峙的時候,項羽起鍋燒水準備烹殺劉太公,以此好讓劉邦束手就擒。沒想到劉邦根本不吃這一套,還要分一杯羹。項羽非常生氣,堅持要煮了老爺子,項伯此時出來說話了,你向一個無賴講道理,能講通嗎,你殺死了老爺子也沒用,只能換來惡名。項羽一聽有道理,就算殺了劉太公,也改變不了當前的形勢。

我來總結一下,丁公和項伯的不同。丁公的做法其實和腳踏兩隻船差不多,不論將來誰能奪得天下,他都能得到好處,他放過劉邦卻失去對項羽的忠義。劉邦雖然奪得天下,但他要向天下表明他也很尊重項羽,這種不忠不義之臣,劉邦只能替項羽清理門戶了。

項伯就不同了,表面上看項伯對項羽不忠,實際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項伯為了報答張良的救命之恩,為了一個義字,被動地阻止了項羽吞併劉邦的危險,又在鴻門宴為劉邦上解圍。至於項伯給劉邦爭取漢中王,也是出於對劉邦的愧疚,按照約定可是要做漢中王的。救下劉太公,既維護了項羽的名聲,又送給劉邦一個大人情,不存在不忠於項羽的情況。可以說項伯的舉動都是建立在大義之上的,雖然有收賄賂不光彩的事情,人品還是能說得過去的。劉邦為了顯示博大的胸懷,也是為了報答項伯的救命之恩,順理成章的赦免了項伯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至於丁公那種不忠不義,下場只能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