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展訊 | 武小川:國與野

策展人

凱倫 · 史密斯

展覽日期

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7月25日

展覽地址

西安市灃河東路

西鹹灃東文化中心

OCAT西安館非常榮幸於2021年夏季呈現藝術家武小川個展——《國與野》。展覽以日本學者足立喜六對陝西西部地區各類文物遺蹟的調研報告《長安史蹟研究》為基礎,武小川從當代的角度,用一種巧妙而直接的方式呈現了當時和當下的視覺對比。

©武小川 |關中考:高陵塔 112x76cm,攝影、宣紙噴繪,2013

一百年前,人們相信照片和“真相”無異。因此,當冒險家和科學家們探索世界時,他們往往隨身攜帶照相機,以便進行精確的科學研究。二十世紀前葉,一些外國攝影師開始遊歷中國,一片在他們眼中神秘而擁有燦爛古老文化的土地。日本學者足立喜六(1871-1949)就是他們中的一員。1906-1910年間,他任教於西安的陝西高等學堂,並在業餘時間實地考察了周邊的歷史遺蹟,完成了對陝西西部地區極為詳細的調研。他的“調研報告”包含了大量的照片,涵蓋了周、秦、漢、唐時期的寺廟、石刻、碑文等各類文物遺蹟。1933年,足立喜六在《長安史蹟研究》一書中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和書中的描述性文字、圖表和地圖相比,照片並不令人印象深刻。對物體、結構和景色的取景都以實用為主。在足立喜六眼中,客觀事實顯然優先於美感。當時,科學事實是一切的準則。足立喜六希望他的照片能真實地記錄他所看到的一切,因此他時常在石碑或雕像附近設定一個人,以透過比例突出它們巨大的體量。足立的考量並不影響照片的美學價值,因為這些景觀、建築和雄偉的雕塑本身就包含了一種內在美。

©武小川|關中考:臨潼縣新豐驛鴻門會址 75x101cm,攝影、宣紙噴繪,2013

©武小川 | 關中考:漢平帝康陵 330x1000cm,藝術微噴,2013

2013年,在《長安史蹟研究》出版80年後,以足立喜六一個世紀前記載的地點為指導,武小川教授在助手團隊的協助下開啟了一個概念性專案。透過對原始照片的仔細研究,專案組掌握了每一處“遺蹟”的現在位置,以及足立喜六拍攝時所處的具體位置。武小川教授將一組原始照片放大後印在菲林片上,以此為濾鏡重新拍攝每一個“遺蹟”。最終的照片使人產生困惑之感,因為其中的雙重影像使觀者無法完全理解這些照片的拍攝目的和方法。為什麼這些場景中會出現奇怪的“影子”?柔和的色彩營造出懷舊的氛圍。觀者一面懷疑武小川的作品或許是一張舊照片的翻印,卻又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中包含了我們當代的元素。而一旦理解了這種疊加菲林的拍攝方法,照片中的一切都顯得合理極了。這些照片成為了強有力的新型地方誌。

在疊加中,我們發現物體隨著時間發生傾斜,有些甚至沉入地下。但總體看來,這裡幾乎看不到大規模的發展或變化。那些已經坍塌的建築物形成了缺漏,而它們幽靈般的歷史形象籠罩著當代景觀,其中已無標記,只有空白。若非藝術家的介入將其揭示,這種缺失只會在我們匆匆的一瞥中被忽略。總體而言,經過了百年時間流逝與四十年改革開放,這片土地的變化之少簡直讓人稱奇。在這帝王先祖安葬之地,歷史似乎受到了保護。只有勇者,或是極愚蠢者,才敢掠奪這片土地。

這些複合影象的鬼魅光環同時展現了人類存在的脆弱和人類精神的蠻勇。在展覽中,這種雙重性在藝術家對隱喻的運用中凸顯了出來。這是一個陝西典型的農曆六月,此時麥田在太陽的炙烤下剛剛轉為金黃,豐收的時機已經成熟,人群因此聚集在田裡勞作。今天,與百年之前,毫無二致。

©武小川 | 別有洞天 200x300cm,水墨宣紙,2015

©武小川 |麥田 尺寸可變,裝置創作手稿,2021

“國”, 指城市或首都,是村落或國家的特徵。“野”,指定居點以外的土地,如野外或室外。這些領域以一系列同心圓的形式從住所、家族向更大的場所與社群延伸,構成了一種我們理解地理和社會結構的方式,一種涵蓋了整個地區和以外天地的隱喻,一種每個人獨有的、對內在自身和外在世界的體會。這種理解描述了陝西,即照片拍攝的地域,與內外兩種狀態之間持續的空間關係,以及和歷史與當下的深沉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