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說佛教是中國最後的一個宗教?佛教在歷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眾所周知,華夏自古以來就是儒道法結合的一個治國理念,儒家王道,道家懷柔,法家霸道,三種思想形成一個微妙的平衡,共同支撐起一個龐大的國家。

而佛教最初的傳入,並沒有太多融入中華文化,在瘋狂傳播的同時,也破壞了中華政治原有的平衡,其出世的理論,造成的社會影響對統治階層的利益有著一定的衝擊,可能會造成大量百姓皈依佛教,全國稅收減少。統治階層就會出面限制和約束佛教,甚至引發流血衝突。

所以,中國在南北朝和隋唐期間,佛道之爭很厲害,有很多皇帝崇尚佛教,也有很多皇帝血腥滅佛。奉佛的皇帝以南北朝時期居多,北朝皇帝大都奉佛,而南朝也不例外,有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梁武帝晚年開始就是佛教的忠實信徒,最終導致侯景之亂,自己被餓死於臺城。

佛教在思想上有引人向善的作用,而佛教發展到一定時期,就成了封建社會的一大毒瘤,寺廟會兼併大量土地,會收納大量百姓當信徒,這嚴重破壞了統治階層的利益,就會被大清洗。

佛教是一直到宋代才完全被中華文化所改造,演變成具有東方色彩的大乘佛教,一直流傳至今,傳遍韓國日本,影響著整個東亞。在此之前,佛教在中土總共歷經了幾大高速發展時期,首先是南北朝到隋朝,而後是中唐時期,再然後是唐末時期。

歷史上就有幾次極為血腥的滅佛運動,後世總結為“三武一宗”滅佛運動。而“三武一宗”指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他們都堪稱是一時的雄主或者有為之君。

1、北魏太武帝滅佛

騎兵之王,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一代天才戰神。滅胡夏北涼北燕,破柔然數十萬,一統北方,氣度不凡,打下了北魏百年根基。而後痛擊劉宋,飲馬長江,徹底扭轉了南朝實力強於北朝的微妙局面,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實實在在的大狠人。

太武帝時期的北魏,屬於一個昂揚向上的時代,軍事上實現了北方一統,經濟文化上都有所發展進步。但是這一時期,也是佛教在我國發展的一個高潮,自漢末開始,天下離亂,特別是後來的五胡十六國時期,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難免有避世之感。佛教在此時期,憑藉其教義的特殊性,得到了廣大百姓的認可,在塵世間受苦,往生去西方極樂世界享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北魏蓬勃發展的時期,需要大量的錢財,需要大量的賦稅,需要大量的兵源去支撐起其建立一個強大帝國,而龐大的佛教體系容納了天下數以十萬計的百姓,大量的社會財富集中在了佛教,這顯然就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規律,於是雄才大略的太武帝就開始著手一場聲勢浩大的限制佛教運動。

北魏太武帝面對社會的嚴峻形勢,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禁止私養沙門,限期交出藏匿的沙門,若有隱瞞必誅權門。

隨後,鎮壓黃陵起義的過程中,太武帝發現了一座藏匿兵器的寺廟,懷疑該寺廟與叛黨蓋吳暗中勾結,於是血腥屠殺了整座寺廟的僧眾。隨後大臣崔浩趁機勸太武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責的滅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燬天下一切經像。大量僧眾被迫服兵役,寺廟財產也被抄沒,史稱太武法難。

2、北周武帝滅佛

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周時期的又一大狠人,蟄伏隱忍12年,誅殺權臣宇文護,治理下的北周除舊佈新、由弱轉強。

而北周武帝宇文邕掌權的第一件事便是滅佛,當時,僅北周地盤內就有寺院一萬多所,僧尼上百萬人,大量的社會財富被浪費,大批國家編戶被剝奪,嚴重影響了朝廷的財政收入和兵源。

武帝為了國家發展,果斷採取“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的策略,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就此展開。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

北周滅佛之後,國力漸強,財政收入穩定,隨後吞併巴蜀,滅掉宿敵北齊,一統北方,將大半個天下收入囊中。

3、唐武宗滅佛

唐武宗李炎,晚唐時期第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會昌中興的締造者,在位期間擊退回紇,鎮壓藩鎮,改革弊政,加強了中央集權,儘管在位時間不長,但確實也算得上頗有作為。

然而這些作為的來源,基於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那就是轟轟烈烈的滅佛運動。唐朝末期,各大藩鎮上貢數額小,有的甚至不上貢,唐朝的中央財政本就比較困難,而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

在財政急需的情況下,武宗果斷採取滅佛的建議,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但是由於藩鎮割據的緣由,全國各地滅佛程度不同,但是武宗此舉也確實起到了加強中央集權,改善國家財政的目的。史稱“會昌法難”。

4、後周世宗滅佛

後周世宗柴榮,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堪稱五代十國時期首屈一指的雄主,文治武功昌盛,為後來北宋的統一打造了基礎。後周世宗並沒有血腥滅佛,但卻是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滅佛,算得上是匡正了佛教,自此之後佛教漸漸融入中國文化,在被中華文化改造之後,呈現出另一種狀態得以延續下來。

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分崩,戰亂不斷,百姓飽經戰禍,困苦難堪,就有了避世之念,許多人便皈依佛教。而周世宗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力圖發展,而佛教的存在便嚴重影響了柴榮謀求發展,大力改革的策略。國家利益和宗教出現了很大的衝突,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滅佛運動就此展開。

即位之初,周世宗柴榮昭告天下,“非敕賜寺額者皆廢之”,大毀佛寺,禁民親無侍養而為僧尼及私自度者。

一年之間,全國所存寺院僅餘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廢寺院共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僧尼系籍者六萬一千二百人,由於”禁民親無侍養不得出家“的法令極為有效,被後世一直沿用為標準,自此之後,佛教衰落,漸漸自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