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紅樓夢:寶玉不學無術?別上當,他有兩種精神非同尋常

《紅樓夢》中假託後人有批賈寶玉《西江月》二詞,說“批寶玉極恰”,裡面有幾句是“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一聽之下,讓人以為寶玉是不學無術之徒。其實這是被作者騙了,他說的其實基本上是反話。

僅就其中“文章”兩字而言,寶玉不是不讀書,而只是不願讀只為科舉的書;並且,他曾有一回說“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一則表明他是讀了《四書》(這就已經很多了),也另讀了許多“正經”的書,不然,他憑什麼判斷“杜撰的太多”呢?至於其他《西廂記》之類的“閒書”、雜書,那當然是更不用說了。

所以說,他是讀文章的,無非是怕讀“高頭講章”而已;相應的,也並不是愚頑,腹內也非草莽,而是蠻有才情、蠻有想法。

口說無憑,咱們就以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關內容為例,試作證明。

且說這一日,賈珍來向賈政報告,專為元妃賈元春省親而修建的大觀園(尚待元春賜名,此處方便起見先用上)工程已經竣工,大老爺賈赦已經看過了,就等賈政去看,並題匾額對聯。

按賈政的意思,這省親的園子本該由元妃來題為好,但一來元妃未見景緻不太會妄擬,二來等她遊幸過了再題,則“偌大景緻,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經門客們建議,搞了個折中之法,把各處匾額對聯擬好,但先不確定,做成燈匾先懸掛起來,等元妃遊幸後再定名。

賈政覺得這主意挺妥當,帶著眾門客遊園,一面是驗收,一面是題匾額對聯。路上剛好碰到了寶玉,於是一起叫上。

眾門客都是聰明人,知道賈政叫上寶玉的重要目的是“要試寶玉的功業進益如何”,所以每到一景,他們都“只將些俗套來敷衍”,意思是“拋磚引玉”,而寶玉也的確是沒拂了大家的美意,頗顯示出了一番才能。當然,書中說了,寶玉所題匾額對聯,也只能說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能有這般水準已經很不錯,就像有些少年成名的作家,十多歲就出版了長篇小說,被目為“天才”,那也只是針對“十多歲”的孩子能這份才力而言的,並非指那部長篇小說就是經典的“天才佳構”。

而就我的感受來講,寶玉題得妙不妙,其實有點超出我的鑑賞能力,也非我所能學習;更加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在題名時表現出來的兩種精神:獨立思考精神和質疑精神(根本上是統一的)。

我覺得此二者更值得肯定,也更值得我們學習。

先看獨立思考精神。

內容甚多,本文聊舉三處,其他留待朋友們自行去讀吧。

第一處:

大觀園進門即見一山,一入山口就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賈政要眾門客題名,眾人有說“疊翠”的,有說“錦嶂”的,也有說“賽香爐”等等的,“種種名色,不止幾十個”,但如前述,都是敷衍,只等寶玉一顯身手。寶玉倒也當仁不讓,聽父命後,就題名“曲徑通幽處”,來自唐朝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這題名高不高明先隨他,值得我們注意的正是寶玉題名的依據:

“嘗聞古人有云:’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況此處並非主山正景,原無可題之處,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莫若直書‘曲徑通幽處’這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一語,到底是古人所言還是寶玉自創,只有他知道,寓意我也覺得有點牽強;不過後面說明此山並非正景,不宜過於張揚,用句舊詩作過渡倒顯得“大方氣派”,這思考的角度確實好,嚴父賈政雖沒跟著門客們奉承而大加肯定,卻也是“笑”了。

第二處:

先抄一段極美的景物描寫:

只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於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Н繡檻,皆隱於山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雲,白石為欄,環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橋上有亭。

很可能受了寶玉前面“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一語的影響,就有人建議根據歐陽修《醉翁亭記》裡的“有亭翼然”,題名“翼然”;賈政則建議根據同文裡“瀉出於兩峰之間”題名“瀉”。但寶玉卻另有想法,說歐陽公題釀泉用一“瀉”字妥,如今題此泉若亦用“瀉”字則不妥;同時,此處雖說是省親別墅,但也“當入於應制之例”,用這樣的字眼“粗陋不雅”,要再找個“蘊籍含蓄”的名字:他的建議是用“沁芳”兩字。

你看,如賈政所說,“方才眾人編新,你又說不如述古,如今我們述古,你又說粗陋不妥”,明明是自由主義、沒有規則啊!但寶玉的獨立思考精神正體現在這裡,

他是根據物件的變化而變化的,既不泥於古人,也不泥於現在,還不泥於自己

而事實上,他所題名,就本人有限的鑑賞力而言,也是能夠較“瀉”或“瀉玉”更多感受到清雅之意,並有沁人心脾的清涼之意。

更難得的是,賈政聽了,“拈髯點頭不語”。我們眼前出現這個畫面,不用多說,就知道一個父親此時是什麼心情。等到寶玉就此景題對聯“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賈政聽了是“點頭微笑”。真不容易!

第三處:

到了後來林黛玉所居的“瀟湘館”,看看寶玉的表現:

這裡是個適合讀書的地方,賈政看了就笑著說:“這一處還罷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讀書,不枉虛生一世。”於是要題名,眾人照例是胡亂敷衍,存心要寶玉表現。寶玉的題名是“有鳳來儀”,依據是“這是第一處行幸之處,必須頌聖方可”,而“有鳳來儀”雖是現成的,裡面一個“鳳”字可不正好應景嘛。

挺好玩的是賈政,一面忍不住讚許兒子會動腦子,一面又必須不讓兒子得意忘形,還不能讓門客們覺得自己太以兒為榮,所以點頭道:“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

天下父母一個樣啊。

再看質疑精神。

篇幅起見,本文僅舉兩例。

第一處:賈政一行人遊賞到了後來李紈所居的“稻香村”,景緻不消說是好得很:“裡面有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賈政一見就說:“倒是此處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鑿,此時一見,未免勾引起我歸農之意。”他看重的是這裡“富貴氣象一洗皆盡”,也是富貴人家羨慕莊稼人自在的意思了,不過寶玉卻認為此處“不及‘有鳳來儀’多矣”,這顯然是違逆父親的想法的,但寶玉雖然明明知道這會讓父親不高興,而他素來怕父親就像老鼠遇見貓,同時那些門客也早提醒他應和父親,他卻仍然表達了質疑,不妨抄下來:

此處置一田莊,分明見得人力穿鑿扭捏而成。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峭然孤出,似非大觀。爭似先處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氣,雖種竹引泉,亦不傷於穿鑿。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相宜……

雖說他的話沒說完就被父親生氣地打斷了,但意思已經很明確。他質疑這種“違背天然”的“天然”的意義。

第二處:眾人來到後來寶釵所居的“蘅蕪苑”,看到許多異草,賈政看了覺得有趣,但“只是不大認識”,不消說門客們也不知道的,只猜是“薜荔藤蘿”。寶玉卻似乎胸有成竹,說:

“這些之中也有藤蘿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蕪,那一種大約是茝蘭,這一種大約是清葛,那一種是金橙

(原文上草字頭下登)

草,這一種是玉蕗藤,紅的自然是紫芸,綠的定是清芷。”

大家大約都要驚歎寶玉簡單是有植物學家潛質了,不料再說下去就走樣了:

“想來《離騷》、《文選》等書上所有的那些異草,也有叫做什麼藿蒳姜蕁的,也有叫做什麼綸組紫絳的,還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樣,又有叫什麼綠荑的,還有什麼丹椒蘼蕪風連。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卻原來博學之餘,寶玉也是“想當然耳”。更值得關注的還是“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這一句話,正表明寶玉不是“讀死書、死讀書”的,就如這些異草,即便書上有言也並不一定就是那些草的本名,而既然存在這樣“喚差”的情況,那麼即便我們今人憑自己的觀察進行命名也是沒錯的。

這與他“只除明明德外無書,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聖人之書,便另出己意混編纂出來的”一脈相承,都是質疑精神的體現。

同時,正如開頭提到的,這也是一種獨立思考精神,兩者本就是一體的。

可惜,獨立思考和質疑精神挺難得到認可,這不,賈政聽了他的說法顯然認為是“歪理”的,以呵斥作結。其實,我們大可不必責怪賈政,不用說在那個時代,就算是現在,又有多少家長能夠真誠耐心地去面對和理解孩子對他們生活的思考和質疑呢。

近期網易CEO丁磊說現在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這個觀點儘管有爭議,但也確實說明我們的教育(家庭和學校)是缺乏這方面的培養的,值得我們思考。

以上淺見,朋友們以為然否?歡迎討論!

(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