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濟南七十二泉最高泉,獨享清幽與孤傲

看看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等諸多泉水,濟南的七十二泉大多都是處於地平面之下,也就是說海拔高度一般都是比較低的,但是在七十二泉之中唯一一個泉水是處於高山之中,海拔高度最高了,它就是鬥母泉,位於南山的澇坡莊的一處山崖畔。它沒有趵突泉那樣有名氣,“養在深閨人未識”,卻遠離囂塵,泉高景美,泉水自巖壁巖孔沁出,匯落泉池,晶瑩碧透,清冽甘美,獨享著一份清幽與孤傲。

據載,康熙十五年“鬥母泉”重修。《歷城縣志》和《濟南府志》對此泉均有記載。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中稱此泉為“竇姑泉”,民國時期《歷城縣鄉土調查錄》中則稱此泉“在大佛寺北頂”。

“鬥母泉”泉水汩汩而出,流量大,又稱“大泉”。水盛時自池壁縫隙流出,若天然小溪。泉上有連根同生的車梁木和刺楸,樹齡500餘年,樹高近十四米;是一株古樹。泉池東有“鬥母官”,建於清代,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重修,青磚黑瓦,飛簷拱璧,殿內塑有王母聖像。“王母”即“鬥母”又作“鬥母元君”。“鬥”指北斗眾星,“母”指母親。道家稱鬥母“為北斗眾星之母”。《雲笈七籤》:“夫九星者,是九天之靈根,日月之明梁,萬品之宗淵也。故天有九氣則以九星為其靈紐,地有九州則以九星為其神主,人有九孔則以九星為其命府,陰陽九宮則以九星為其門戶,五嶽四海則以九星為其淵府”。“鬥母”既為九星之母。由此可見,“鬥母泉”有一種母性的威儀與溫柔,給人以迴歸母親懷抱的情趣。該泉地處深山,清幽獨處,古木為伴,松柏相擁,無車馬之喧囂,有松菊之高潔,實可以洗心、清心、靜心、淨心。尚有豆腐泉、邊莊泉、小泉、寄寶泉、白花泉等,環布四周,如眾星撒落,蒼松翠柏,泉聲咚咚,也是另一番天籟。

這裡還有不少神話傳說,滋潤著你的耳際,比如“龍化石”,“鬥母泉村”的山體看起來像一條龍一樣,傳說東海龍王去見泰山奶奶,匍匐爬行,便在山上留下了痕跡,他四肢著地,昂起龍首,望見了泰山。一回頭,看到自己的尾巴卻還在黃河裡,龍王覺得前行速度太慢了,便騰空而飛,瞬間達泰山之巔。因此,稱這裡的主路是龍行之路,預示著這裡是巨龍騰飛的地方。

還有“白馬踞洞”的奇觀:在青桐山西側的陡坡上有一洞口,洞中水潤石壁。平時暗不見底,下午3點時分,當陽光斜照入洞內,閃閃亮光,如同天兵天將,白馬金甲,據守此間。傳說當時玉皇大帝調集天兵天將鎮壓惡妖,屯兵於此,故稱白馬踞洞。

“二朗擔山”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在東坡和白花泉之間的峪溝裡,兩側的山崖上有兩個對稱的洞口,像農夫挑擔子的擔窩。傳說是二郎神楊戩為了顯示自己的力量,挑起了這兩座大山,隨手放在這裡,故名“二郎擔山”。我想,這是另一例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現的是我們中國人的不屈的精神。

看過鬥母泉,步出這深山裡的小山村,突然一陣濃郁的花香,教人墜入濃香沉霧一般,不知誰家院子裡的幾株梅花探出大半個身子,暗香浮動,撲面而來,令人沉醉,令人神迷,我想起了李清照的詠梅花的詞《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攝影:李鋒、邵凱、王琴

作者:武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