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鎮國之寶失蹤300年,發現時竟藏身道觀裡,被一群道士拿來裝鹹菜

常言道:“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其實不僅人會有這種不得志的時刻,文物也有從神壇跌落、被當成菜缸飯碗之時,它們只恨自己不能開口說話,沒有知音欣賞它們藝術價值,以至於被普通人忽視糟踐。

如果能說話,它們恐怕早就跳腳大罵“愚蠢的人類”了。

在我國有這樣一件神奇的鎮國之寶,它的經歷十分坎坷:在皇帝的指揮下,宮廷最頂級的玉工匯聚一堂,集合當時最精巧的工藝與智慧打造了它,為它用掉了近萬斤的玉料;它誕生之後就只出現在國宴上,身份尊貴,價值連城,讓外國人都向往不已,活在了西方的傳說中;

可之後發生了一點意外,它失蹤了300年,被找到時,人們發現它從國宴重器慘變道觀“菜缸”,滿身的鹹酸味兒揮之不去。這落差怎一個慘字了得,這一切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這件鎮國之寶就是大名鼎鼎的“瀆山大玉海”。瀆山大玉海屬於元代玉甕,它的前身是一整塊巨無霸黑質白章橢圓形獨山玉石,經過內部掏空、外部裝飾,精細打磨系列操作後,最終華麗變身成為古代國宴的皇家貯酒器,下令製造它的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了。

那是1265年,忽必烈覺得自己一統江山功業完成在望,躊躇滿志,就琢磨著打造一些能展示皇家霸氣風範、象徵江山穩定、國力強盛的東西。玉工們領會了忽必烈的意思,花了無數功夫,將玉甕外面裝飾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圖案,所以這件大玉甕才有了“玉海”之名。

除此之外,瀆山大玉海內外還裝飾了十幾種動物圖案,龍、螭是專用象徵蒙古汗的,其他有鹿、豬、馬、犀、鯉魚、螺、蟾、蚌、鰲魚、兔、豚、鼠頭魚,浮雕精美,玉質細膩,本來就已經很有審美價值,忽必烈相當滿意,完工之後就叫人把它搬到了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瓊華島(今白塔)的廣寒殿。

瀆山大玉海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特大型玉雕,這個“特大”可不是浪得虛名,忽必烈開宴會喝酒的時候,瀆山大玉海肚子裡能裝30多石酒,這也算對得起它的重量了——瀆山大玉海重達3500公斤。

這樣的傑作世界上很難再找到,所以瀆山大玉海也曾經威風一時。元朝時期,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見了瀆山大玉海之後被震撼到了,回去就在旅遊日記裡描述:斯里蘭卡國王有一顆珍貴紅寶石,價值一座城;但中國的瀆山大玉海更珍貴,要用四座城才能換到!

這描述讓當時的西方人對東方的富饒十分嚮往,但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後,瀆山大玉海就歷經坎坷一度失蹤,直到300多年後的清朝,瀆山大玉海被發現縮在了京城西華門外的真武廟角落,道士們一點也沒把它當鎮國玉器,給它肚子裡塞滿了鹹菜……

“蓋章狂魔”乾隆皇帝是個文物愛好者,他聽說之後相當心疼,立馬派人拿千兩黃金將瀆山大玉海給“贖身”出來,加以保護。不過,讓乾隆帝不在文物上留痕跡比讓他三天不吃飯還難,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瀆山大玉海腹內理所當然地刻上了乾隆的御詩(水平也理所當然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