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王陽明的人生經驗:年輕人做好這3點,早晚成大器

早在王陽明之前,是理學撐起了人們心中正統思想的一片天。雖然在王陽明之前就已經有人極力去發展心學,可最終還是王陽明被認為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為什麼前面有那麼多學者去闡釋心學,最後只有王陽明成了集大成者呢?

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其實也不難發現,王陽明身上確實有著一些超乎常人的品質,讓他顯得卓爾不群。他的成功離不開這些優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讓他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俗話說“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從小就樹立高遠的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志向在哪裡。

明朝的愛國忠臣于謙,從小就立志要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庇護一方百姓,守護一方國土。他的目標鼓勵著他在之後的歲月中砥礪前行,他的一生都在為實現心中的志向而努力奮鬥著。

王陽明也是少年時期就有著萬丈豪情。他雖然年幼喪母,但是在學問功課上從來沒有過半分的懈怠,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以求、刻苦鑽研。王陽明的老師曾經問他,這個世界上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王陽明並沒有回答什麼科舉考試,進朝為官,他說他覺得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讀書,然後做一個聖賢的人。

當時國家正處在風雨飄搖的時刻,百姓流離失所,義軍四起,人民都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王陽明的老師萬萬沒想到,眼前的這個小小少年竟有著如此遠大的志向,他忍不住在心裡暗暗稱讚,如此少年,方成大器。

年少時心中就有如此豁達的胸懷,實在令人敬佩不已。一個能把天下蒼生放進心裡的少年,長大後一定能不負眾望取得一番成就。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須要投入自己百分百的專心,不能被別的事情所困擾,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

王陽明就是一個做事非常投入的人。話說王陽明娶妻成親這天,周圍的人都歡天喜地的準備好好熱鬧一番。可這個時候大家卻怎麼也找不到王陽明瞭。

這邊的親友們都急得滿頭大汗地在找他,可是那邊的王陽明呢,卻因為閒逛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道士,這個道士和他暢談養生的學問,他太過於投入,所以不知不覺地忘記了時間,也忘記要成親這件事了。

王陽明年少的時候深受朱熹格物致知理論的影響,他熟讀了朱熹的著作之後,卻始終存在疑惑。有一天他想,既然一草一木之中都蘊含著世界的真理,為何不從草木開始探索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論呢。因而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結果不僅沒有探索出來什麼東西,反而自己累病倒了。他病好以後,對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論產生了懷疑,他發現朱熹的理論存在許多不妥之處,因而最後提出了“致良知”的理論。

西方的伽利略也是一個敢於向權威發出挑戰的人。當時社會大部分人都相信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可是他卻不贊同,用自己的觀察和測量結果證明了是地球圍著太陽轉。他還親自在比薩斜塔做實驗,證明了不同重量的兩個物體在下落過程中的速度,並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

在人們的心中,總會有一些被奉為真理的東西存在著。可是如果太過於相信真理,往往不能打破固定思維去思考問題。、

在宋明理學盛行的時代,王陽明的心學問世之初也曾受到許多人的質疑,甚至被認為是邪說,然而至今,王陽明心學卻被許多國家所推崇。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毫無理由的,王陽明可以做到如此成就,和他從小樹立目標,對待每一件事都付出12分精力去執行,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