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星堆是華夏文明的起源文物精美先進遠超同期夏商

文┃拾荒雜談

(本文由拾荒雜談原創,歡迎署名轉載)

對遺蹟遺址的發掘向來都是文史界的偉大狂歡。

而這一次對新發現的“六大祭祀坑”挖掘更是確定了歷史學界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內的研究方向。

原因無他,實在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太讓人匪夷所思。

從1986年對兩大祭祀坑的大力挖掘,到現今對新發現的六大祭祀坑搶救儲存。

三十五年來從三星堆遺蹟不斷出土的文物一次次震撼世界歷史舞臺。

其中具代表性的文物有:

2。62米的青銅立人;

1。38米的青銅面具;

近四米的青銅神樹;

1。42米的包裹性金杖,其中黃金重達460餘克;

上百斤重的象牙以及280克的半張黃金面具;

尤其是青銅神樹和黃金面具的研究價值以及歷史意義最高。

前者說明了古蜀國時期的青銅冶煉技術以及倒模技術達到了歷史頂峰,後者則證實了古蜀文明擁有高超的黃金鍛造技術。

而這兩項技術,凌越於同時期發掘的其他遺址文物。

換一句話就是說,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將古蜀國文明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那時候的古蜀國青銅技術甚至比華夏文明還要先進一點。

所以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三星堆”遺蹟背後的古蜀文明是不是華夏文明的開端?

大膽求問,小心論證。

古蜀文明是不是華夏文明的母體?

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地方有三個:

一是古蜀文明和華夏文明誰最早?

二是兩個文明之間有沒有連線樞紐?

三是兩個文明之間的青銅文化到底誰影響了誰?

我們先來看看古蜀文明的文化和歷史程序:

在三星堆遺址未曾被發現前,史學界對於古蜀國的時間記載是比較矛盾的,但有一點最起碼是得到考究和論證的,那就是古蜀國從文明建立一直到被秦國吞併,一共經歷了五個氏族,這五個氏族便是:

古蜀文明開端的蜀山氏;

第一個建立氏族統治的蠶叢氏;

接替蠶叢統治的柏灌氏;

接替柏灌氏的魚鳧氏,後被杜宇取代,杜宇建立古蜀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得到杜宇禪位的開明氏。

在這五氏族當中,蠶叢氏以及魚鳧氏皆是出自蜀山氏,柏灌氏是外來的羌族,開明氏是從湖北而來的“鱉靈”,而杜宇也是外來,但“鳩佔鵲巢”取代了魚鳧氏君主,自己成為新的魚鳧氏君主。

蜀山氏之後便是蠶叢氏,而蠶叢又出自於蜀山氏,所以通常都會把蜀山氏看成是蜀山氏的統治延續升級,而成為四個統治氏族。這一點和“三星堆”遺蹟挖掘出的四個文化間層相符。

那麼最關鍵的地方來了,既然確定蠶叢氏是古蜀國最早的統治氏族,那麼它的歷史時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它在祭祀坑文化中的代表文物是什麼?

根據《路史》、《史記。五帝本紀》、以及《帝王世紀》等史料記載,黃帝之子昌意迎娶蜀山氏的女子為妻,並生下了顓頊。顓頊的出生時間為公元前2342年,也就是說蜀山氏最晚存在的時間也是在四千三百年前,和華夏文明接觸的最晚時間也是在這個時候。

還能繼續推。

黃帝之妻嫘祖是華夏族發明養蠶繅絲的始祖,被後世尊為“蠶神”。

有史料和研究表明嫘祖曾進蜀交流過,而蜀也是以蠶絲出名。

不管嫘祖是去蜀地傳授養蠶繅絲的技術,還是去學習交流的,都證明了一點:這個時候,或者稍晚點時,古蜀國上層已經學會了養蠶繅絲。

而根據一些古蜀國傳說和上古典籍中記載:蠶叢因教授蜀民養蠶制絲而有威望。(《華陽國志。蜀志》)

根據上面給出的資訊,大致可推算蜀山氏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從部落制度走向氏族統治,因此,蠶叢氏的氏族統治時期應該稍晚於黃帝時期幾十年或百年,和顓頊時期是同期。

應該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關於黃帝在位時期,直到現在也給不出一個具體的時間,只能根據堯元年的甲辰年推算,但得來是公元前2700年左右,和顓頊公元前2342年生人很不相符,故以顓頊生年為準)。

也就是說蠶叢氏建立氏族統治在今4300年前,和之前蜀山氏女嫁給昌意的時間基本一致,說明蜀山氏女應該是最後一代。

大致理一下這一段:

黃帝之子昌意娶的是末期的蜀山氏女子,不久後生顓頊。而也就是在顓頊生後不久,其祖母嫘祖進蜀地交流養蠶繅絲技術,可能是蜀地已經有此技術了,但只在初步階段,且在少數人手裡掌握。

嫘祖回來不久後,蜀山氏當中的蠶叢開始打破傳統,將養蠶繅絲技術傳給了所有蜀民,獲得了信仰和威嚴,建立了自己的統治,而稱蠶叢氏,同期顓頊也接替了黃帝的統治。

蠶叢氏建立統治在4300年前,前面再加上一段蜀山氏的部落統治文化。這個時間段和官方考究“三星堆”推算的時間相同。

“三星堆”的時間是五千年前到三千年前,橫跨兩千年。

文物跨度從新石器後期的骨質品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很明顯,蜀山氏和蠶叢氏代表的就是新石器晚期的骨質品。

至此,我們解決了最關鍵問題的“一”和“二”

古蜀文明和華夏文明幾乎屬於同期,兩個文明之間很早就進行過交流,有姻親和繅絲技術作為連線樞紐。

然後我們看看“三”:

兩個文明之間的青銅文化到底是誰影響了誰?

中國最早的青銅器是黃河上游甘肅馬家窯遺蹟出土的一件青銅刀。

馬家窯文化分散脈跡十分廣闊。東至渭河,西至河西,北至寧夏,南至川北。雖然並無直接證據證明,但有相當大的可能性是馬家窯的青銅文化是古蜀青銅以及華夏青銅的開端。

兩者在青銅歷史上屬於一個支流。不存在誰早誰晚,而且也沒有實際性的文物出土證明。

那就看看同期青銅。

不管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還是前不久出土的青銅尊,亦或者其他青銅器件,除了帶有古蜀特徵的銅人銅面除外,絕大多數青銅器都是帶有鳥紋的,或者直接是銅鳥。

這是一種對圖騰的崇拜,崇拜的物件就是古蜀國第三代統治氏族:魚鳧氏。

據魚鳧杜宇公元前1045年建立古蜀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時間來看。魚鳧氏的歷史應該在商朝中期到周朝初期。而這個時間段是華夏文明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

和“三星堆”青銅尊、青銅神樹等是同一時期,但很明顯,青銅神樹的冶煉鍛造技術要更高一點。

兩者開端是同一時期,巔峰也是同一時期,就看誰對誰的文化影響最深。

從最具代表性的“青銅神樹”來看,此樹很大可能是指東方神樹——扶桑樹,而扶桑樹居中國之東,相傳是太陽鳥棲息之所。所以樹上的銅鳥很符合扶桑的特徵。

可問題是,扶桑樹是華夏文明特有的神話之樹。扶桑樹上的太陽鳥是三足烏鴉“金烏”,金烏之母是太陽女神羲和,這屬於先秦神話,在先秦神話中羲和是東夷族,而東夷族是華族,是殷商之前的稱呼(此東夷族非周朝時期的東夷,兩者概念不同)。

所以很明顯,青銅神樹受到了華夏文明的影響。

再來看看前不久出土的青銅尊,這個鏽跡呈現玉化的青銅尊除卻特有的鳥紋外,和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尊制式、外觀、大小等幾乎相同。

如果說這是殷商學習了古蜀文明的青銅文化,那為何同時期商周的青銅沒有如此頻繁的鳥紋,在人物勾畫上為何也沒出現像“三星堆”出土的銅人那般這麼具有特色性?

這也很明顯,青銅尊也是受到同時期殷商的影響。

從古蜀文明統治的時間,再到古蜀文明和華夏文明之間的聯絡,最後再到二者青銅器文化的影響層次,這三個點都在說明一件事:

古蜀文明和華夏文明同期,或略晚,兩個文明之間聯絡不斷,但在商周時期,華夏文明影響力更勝一籌。可接下來中原的紛亂戰爭,讓古蜀的青銅冶煉技術反超商周一頭。

這樣的結論可以直接否定了古蜀文明是華夏文明的母體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