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事情《毛遂自薦》中的毛遂後來結局如何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毛遂自薦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非常勵志的故事。世人總抱怨懷才不遇,有時並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由於不夠自信或者太自卑,不敢主動爭取機會,眼睜睜看著機遇從身邊溜走。

毛遂自薦的故事出自於司馬遷的《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是這樣記載的:“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早年,毛遂身無分文,為了混口飯吃,不至於淪落街頭,就投奔頗有名氣的平原君。雖然同為門客,平原君的門客卻分為三六九等,毛遂一直沒有得到嶄露頭角的機會,所以在門客裡排在最後面。毛遂或許自己也沒想過,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總認為安安穩穩地過完餘生才是關鍵。

投靠平原君的第三年,秦國發兵攻打趙國,平原君奉趙王之命向楚國求救,除了準備厚禮,還要挑選能言善辯之人,說服楚王派兵支援。平原君決定親自從中眾多門客裡面擇優選拔20人,可謂是百裡挑一,結果只有19人符合,正當平原君愁眉苦臉時,毛遂主動站出來,說自己願意隨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

平原君壓根就不認識毛遂,只知道他是自己的門客,於是就問毛遂在自己府上多久了,毛遂回答說是已經有三年了。平原君拒絕他說:“你不能同我一起去,這是軍國大事,不是順便湊人數的。你如果真的是賢能的人,就好比是錐子放在布袋裡,錐子的尖會很容易露出。可是你在我府上待了三年,我對你根本就沒有什麼印象,這說明你沒什麼過人之處,我不會帶你去的。”

毛遂絲毫不怯場,說:“我沒有鋒芒畢露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我放入布袋裡,如果你早放了,我一定會整個錐子都露出來的。”平原君看毛遂自信滿滿,最終還是將他帶上了。

到了楚國,楚王單獨接見了平原君,兩人商議了很久都沒有結果,於是毛遂不請自到,去見楚王,楚王發怒要趕緊他走,毛遂不退反進,握著寶劍對楚王說:“如今你我十步之遙,我隨時可以取你性命。”楚王只好妥協了,讓毛遂說話。毛遂說:“大王出兵幫助趙國,這樣一來趙國和楚國的情誼就很深厚了,而且秦國這個強國以後也不敢公然對抗楚國和趙國中的任何一個。另外秦王贏稷不喜歡楚國,還曾出兵攻打過楚國,所以,秦國和楚國的關係本就不好,不用在乎秦國的看法。況且,趙國若是被秦國所滅,秦國就會無比強大,楚國也就危急了。”楚王認為他說得有道理,立馬答應派兵相助。

回到趙國之後,毛遂名聲大噪,從昔日不入流的門客,一躍成為平原君的座上賓,得到“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讚譽,並且被趙王拜為諫議大夫,名利雙收。

那麼毛遂後來的結局究竟如何呢?

就在毛遂出使楚國的第二年,邊境又有戰事,燕國攻打趙國。趙王不知道想起了智勇過人的毛遂,非得讓他帶兵去抵禦燕軍。毛遂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知道自己長處在於謀略,領兵打仗的本領還不具備,幾次推辭,但是趙王認定他能力非凡,於是武斷地讓毛遂到前線帶兵。果然,沒有帶兵經驗的毛遂,最後兵敗自殺殉國。

在一個地方、一個領域、一件事情上行,不一定在另一個方面也行。在一段時間裡行,不一定在另一段時間裡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