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有個漢字,2個、3個、4個它都能組字,連一起還是成語,它是誰?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說文解字序》

地理大發現之後,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日益緊密,漢字,這已經有6000年曆史的古老文字也逐漸被世界所認識,我們從小就學習漢字,並不覺得多難學,但只要去了解一下“外國人學漢字”的話題,就能看到一大片訴苦:“漢字太多,太複雜了!”“一個字怎麼還好幾個音好幾個意思啊?你們中國人怎麼能熟練使用啊?”

外國人說漢字難學也不是毫無理由的,因為漢字起源就非常古老、意義也非同尋常呀!孔安國《尚書》序記載說:“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上古時期,人們結繩記事,但結繩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於是民間出現了初代的圖畫文字;到炎黃時期,部落首領之一的倉頡,將原有的圖畫文字蒐集到一起,加以整理,出現了有6類大意的文字:

一就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是指形聲字,如“江、河”;四是指會意字,如“武、信”;五是指轉註字,如“老、考”;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長”。

考古學家還發現,河南仰韶文化遺址、登封夏文化遺址的陶器上,都有具備規律性的刻劃符號,可以確認為漢字萌芽。既然是從符號而來,漢字當然跟英語字母文字不一樣,它從象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你翻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有這樣特性的文字。

但大家也知道漢字曾經備受質疑,不少國內外學者都認為,漢字有大缺陷,應該完全廢除用拉丁字母替代。

劉半農說:“

漢字不滅則新文化無望。

瞿秋白說:“

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英國大哲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羅素更提出:“

漢字有三大缺陷。一,字元太多,太過複雜,書寫認記難,不易學習;二,漢字難以輸入機械排字機,在字典資料中也難以合理排序;三,漢字無法準確翻譯外來詞彙,不利於國際間的文化交流。

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漢字的奇妙,來駁倒這樣的理論。以一個最常見的漢字舉例,它自己是漢字一員,2個它、3個它、4個它組合起來,也分別是漢字一員;更神奇的是,這四個字再連起來,居然還是成語!究竟是什麼字?

答案很簡單,就是我們常見的“火”字。

“火”字大家都認識,兩個火(炎)也常用,3個火(焱)可能少見一點,它指光華、光焰,也指光采閃耀,讀音和第四聲的“燕”一樣;4個火就是(燚),這個字可以形容火劇烈燃燒的樣子,用在人名裡有平安的美意,讀音和“憶”字一樣。

而“火炎焱燚”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火越燒越猛,是不是特別形象生動?所以漢字和英文是完全不一樣的,漢字能用一個字,一個音節就表示一個意思,組合使用更妙;而英文這樣的拼音文字卻是用音素表示意思,其讀音和拼寫都不規則,漢字比拼音文字有更高的閱讀效率。

“火”字最早出現在甲骨文,甲骨文是“漢字七體”之一,另外6體分別是

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這又是漢字區別於拼音文字的大優勢:書寫藝術豐富,形式多樣可欣賞性很強。

至於前文羅素提到的漢字缺陷現如今早就被解決了,漢字不光能輸入電腦,也能根據拼音部首等排序,透過意譯和音譯,完美讓外來詞彙融入漢語中。可見,漢字魅力無窮,不管受到怎樣的質疑挑戰,它都能經住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