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蘇軾一首悲秋詞,道盡人生悲涼,讓人嘆息,人到中年方能明白

說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家最喜歡的是誰呢?有人喜歡李白,喜歡他的豪放與灑脫,也有人喜歡杜甫,喜歡他的憂國憂民胸襟開闊,還有人喜歡的是蘇軾,嚮往他性格中的那種豁達與樂觀。蘇軾的作品一直都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在他的詩與詞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對於人生的那種領悟,為很多人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有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當這時,我們就會想起他的那句\\\“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真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對後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就是一位能寫出如此的作品的大文學家,對待自己的命運也是無可奈何的。而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中,我們則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那種悲涼的感慨。

《行香子·秋與》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

渾無處、迴避衰容。

問公何事,不語書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飛英如霰。

似無言、有意傷儂。

都將萬事,付與千鍾。

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據瞭解,這首詞寫於公元1095年,此時的蘇軾已經有60歲了,而他則在當時被貶的惠州。那時正是秋季,他看到眼前那種非常蕭瑟的景象,不自覺地就想起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與不如意,這讓他感到非常苦悶,並且也產生了對於生命短暫的感慨。這是一首他晚年時期的作品,或許很多朋友沒聽過這首詞,可是從中我們卻能夠感受到他那種人生的苦悶。

在這首詞的前三句中,作者由景入情,由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聯想到自身。昨晚天氣很冷,寒霜乍起將梧桐葉都吹落,而在作者眼前的就都是那陰風而落下的梧桐葉,這讓他感到自己也如同這葉子一般衰老了。這是典型的悲秋,也是在我國古典文化中常見的一種主題,作者為我們渲染了秋天時的那種蕭瑟的氣氛,並奠定了整首詞悲涼的主題。

在第四句與第五句中,作者說到他其實並不希望別人感受到他內心的悲傷,可是因為四周的景色實在是過於蕭瑟,所以沒辦法隱藏自己的哀傷。以至於當\\\“霜風\\\”問他為何這樣時他也沒有說話,只是用手指在空氣中書寫。從這裡,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內心的那種孤獨。

接下來作者則詳細地對自己的那種孤獨之情進行了細節方面的描寫,他大概的意思是在說現如今年紀大了,一會兒沉醉,一會兒生病,一時又感到倦怠。讀到這裡之後,大家不難發現,在整首詞的上片中,作者其實就是在用秋天那種景象來描寫自己對於秋天、對生命對人生的那種落寞感。

緊接著在這首詞的下片中,作者則借秋景對自身的現狀有了一番描寫。他在早晨來到院子中,感嘆那落花猶如飄雪,雖無言語,但是卻是在對我催老。既然現如今已然這樣,那也就只能從容面對了,不如將這世間萬物之事全都交由美酒,在這裡我們能夠感受到他的那種得過且過的態度,這也透露了他的那種無可奈何。

不得不說,在讀過這首詞之後,似乎我們的心境也被蘇軾晚年時的那種愁苦的思緒所感染,實在是讓人感到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