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涼賞析|台山雜詠十六首

一代文宗的深沉鄉情

名人與五臺山

或許大家有過這樣的經歷,總是期待去遠方看風景,卻常常忽略了家門口的好風光。比如,家住北京的朋友不會特意跑去長城做一回好漢,而西安人如果不是招待賓朋也不會專門探訪兵馬俑。因為我們會覺得那是自家的地方,想去很方便,遲早總會去的,反而拖延著一直沒有去成。在這一點上,我們和古人倒有些相似。

“一代文宗”元好問是地地道道的忻州人,對五臺山有一種長在生命裡的鄉情。他一生寫了四十餘首吟詠寺僧的詩篇,還為寺僧撰有二十餘篇碑記疏序。雖然如此,元好問卻因求學、做官、戰亂等原因,以及我們上面談到的那種可能,直到65歲時才實現了遊歷五臺山的願望。

可就是這次遊歷,讓他寫下了十六首,六十四句,四百四十八字的《台山雜詠》。元好問用這十六首詩描畫著五臺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寺一僧,鐫刻著他的故鄉,雕鏤著他的熱愛,我們也在這十六首氣勢雄渾,格調高雅的詩句中體會到了一個歷盡滄桑的老人,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愛戀。

台山雜詠十六首

登臨夙有故鄉緣,試手清涼第一篇。

知被錢郎笑寒乞,不將錦繡裹山川。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

太行直上猶千里,井底殘山枉呼號。

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

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雲山氣象中。

巔風作力掃陰霾,白日青天四望開。

好個台山真面目,爭教坡老不曾來。

山雲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山上離宮魏故基,黃金佛閣到今疑。

異時人讀清涼傳,應記諸孫賦黍離。

一國春風帝子家,綠雲晴雪間紅霞。

香綿穩藉僧鞵草,蜀錦驚看佛缽花。

沉沉龍穴貯雲煙,百草千花雨露偏。

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兜羅綿界寶光雲,雲際同瞻化現身。

解脫文殊俱有說,是中知有木強人。

真向華嚴見化城,翻嫌金屑翳雙明。

惡惡不可惡惡可,未要雲門望太平。

總為毗耶口不開,龍宮華藏頓塵埃。

對談石上維摩在,珍重曼殊更一來。

咄嗟檀施滿金田,遠客遊人動數千。

大地嗷嗷困炎暑,山中多少地行仙。

石罅飛泉冰齒牙,一杯龍焙雪生花。

車塵馬足長橋水,汲得中泠未要誇。

凜凜長松臥澗阿,提壺悲嘯撫寒柯。

萬牛不道丘山重,細路沿雲奈爾何。

熱惱消除佛作緣,山頭冰雪過炎天。

法王悲智無窮盡,更看清涼遍大千。

靈蛇不與世相關,時復蜿蜒水石間。

何處天瓢待霖雨,一龕香火梵仙山。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

圖文:五臺山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