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世界上最大的銅鏡出土,被列為國家特級文物,見過的人都歎為觀止!

銅鏡在商代時是當作禮器使用的,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享用,到漢末時才逐漸走向民間成為人們的生活必須品。據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所載遠古時期人們是用水照影的,鏡在上古就指大盆也喚做監。

在三代之時監是用泥土燒製的所以古監字沒有金字旁到商代時才開始用銅製作,鑑字才有了金字旁。因為銅製作的鑑尤於水鑑在秦時開始鑄銅鏡。到漢末時隨著技術的發展銅鏡中開始使用金、銀、銅、鐵、錫、鉛等合金材料製作。

其鏡面更加光亮清可照人質地也更加精良造型和花紋也更加多樣;銅鏡一般被製成方形或圓形背部銘有圖案或文飾有的配支架或掛鈕用於擺放或系掛。銅鏡製作起於夏、商,興盛於戰國,到漢時隨著經濟技術的繁榮發展,銅鏡製作的質和量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銅鏡的批次鑄造始於秦,但真正值得收藏的銅鏡大多產於漢朝,因為秦朝是一個短命的王朝殉葬之風也沒有後朝強。漢朝有以鏡殉葬的習俗,取照幽冥之意,當時這種殉鏡習俗已然成風古之名鏡亦大多入土。

漢鏡製作精巧質地上乘入土千年依然花紋明晰、字劃清楚、色澤豔麗,且多鑲有黃金珠寶;因身份地位不同殉葬的銅鏡亦有等級之分根據鏡上銘紋可分為生辰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等不同等級不同作用的銅鏡。

1978年秋天在我國臨淄齊國古城西南發現了一座王公墓在旁邊的陪葬坑中所發掘的文物多達萬餘,其中最令人激動的發現是還是一塊巨大的龍紋矩形銅鏡。

鏡重達113斤,長115。1釐米,寬57。5釐米厚卻只有一釐米,背面有五個陪鈕,整體給人一種厚重沉穩大氣結實的感覺。專家認為這很可能是漢代齊王劉肥之墓原因有三,其一此墓規模巨大要想修建如此大墓需要雄厚的國力做後盾。

據史料記載劉邦長子劉肥被封於齊地今臨淄就在其管轄之下,劉肥治理齊地時利用其靠海優勢大力發展魚鹽之利使齊地迅速發展成為人口數十萬戶繁華甲於長安的繁盛之所。其二這面銅鏡面積巨大算得上是至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一面銅鏡且背面花紋繁複精美鏡面厚度只有一釐米。

銅質地脆要製作一把一米長劍尚且不易更不用說在厚度只有一釐米面積如此巨大的銅鏡上雕刻文飾鑲嵌陪鈕了,這需要極高的工藝技術和龐大財力支援,而漢朝制銅技術在經過春秋戰國及秦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劉肥又是一個不差錢的官二代。

這面銅鏡可說是我國古代制銅技藝的集大成之作,2002年更是被列入禁止出境文物名錄現今只能到博物館中去瞻仰它的真容,欣賞匠人們跨越千年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