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多地考古專家齊聚菏澤 萌出圈的東周小陶獸再次引發關注討論!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4月25日訊 (記者 謝雯嘉) 4月23-25日,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聯合主辦的“黃河文明與堌堆遺址——菏澤考古發掘現場學術交流會”在菏澤成功召開。與會領導與專家學者一行先後參觀考察了青邱堌堆遺址、魏樓水庫孫大園堌堆遺址、侯莊西遺址發掘現場。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山東大學教授王青、菏澤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潘建榮、菏澤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等出席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及來自山東、江蘇、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市的考古科研機構、高校及菏澤市文物系統的中青年學者五十餘人參會。

“千年萌獸”再次引專家們圍觀

隨著孫大園堌堆遺址發掘推進和出土文物的媒體傳播,菏澤堌堆文化再一次走進人們視野,廣受社會各界關注。據孫大園堌堆遺址考古隊執行領隊孫啟銳介紹,孫大園堌堆是菏澤地區目前為止發掘數量最多的漢代墓地,對研究魯西南地區漢代埋葬制度有重要意義。

記者瞭解到,從孫大園堌堆中挖掘成果來看,此處龍山文化遺存較豐富,以灰坑為主。從目前發現看,主要器型有鼎、盆、鬹、罐、甗、器蓋等,以龍山文化晚期遺存為主,陶片多飾繩紋、籃紋及方格紋,磨光黑陶較少,中原因素較為濃厚。

截至目前,孫大園堌堆共清理漢墓198座。據孫大園堌堆遺址考古隊執行領隊孫啟銳介紹,本次考古發掘的漢墓均為平民墓,分為土坑墓、磚槨墓、磚室墓三類,磚槨墓較多,約佔一半,其次為土坑墓,磚室墓出現較晚,數量也較少。此外,還發現有北辛文化的灰坑及地層,出土紅頂缽、小口雙耳壺的典型北辛文化器物。北辛文化的明確發現是本次發掘的重要收穫。

菏澤全市共有堌堆遺址150餘處 數量之多、分佈之廣、布點之密

實地參觀考察後,召開學術交流座談會,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尹慧萍致歡迎辭,指出“黃河文明與堌堆遺址”研討會是貫徹落實“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具體舉措,為進一步推動菏澤區域歷史文化研究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作重要講話,介紹了菏澤地區在黃河文化和堌堆遺址研究中的重要性,並倡議蘇魯豫皖冀考古學界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強合作共同做好黃河文明和堌堆文化的探討研究工作。

學術交流會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魏樓水庫考古發掘執行領隊孫啟銳作《菏澤市魏樓水庫考古發掘與初步認識》彙報,詳細介紹了魏樓水庫考古發掘的背景、主要收穫,並介紹了相關古環境研究的初步進展。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陳雪香教授立足多年菏澤堌堆遺址考古工作,作《菏澤地區的堌堆與黃河》學術彙報,對菏澤地區早期的水系變遷、農田作物變化、社會網路的互動發展進行探討。

堌堆作為古代先民們居住生活的遺址,是菏澤悠久歷史的見證。目前,菏澤全市共有堌堆遺址150餘處,以“堌堆”命名的村莊100多個,數量之多、分佈之廣、布點之密,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屬罕見。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級文物考古部門對菏澤堌堆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特別是2014年以來,十里鋪北堌堆遺址、何樓遺址、青邱堌堆遺址、孫大園堌堆遺址等堌堆遺址的考古發掘,大大推動了堌堆遺址研究程序,為考證菏澤歷史、探源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支撐、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