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紅山文化古玉鑑定要點,以點帶面,牢記在心,提高眼力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紅山”,你是否也會迷茫?反正我是迷茫了好久,方有此文。

紅山孔道多為喇叭孔,這與實心桯鑽有關。介質不斷磨損,直徑越來越小,最終呈現喇叭孔。孔道包漿厚重,有歲月摩挲的痕跡,邊沿圓潤,有融蝕感。

若長期被繩索綁縛,常見這種鑰匙孔,這是磨損產生的痕跡,孔道自然,過渡舒服,沒有任何生硬之感。這種痕跡,我們常在藏傳菩提子的孔道中見到,出現在古玉中,著實是時間的沉澱。

長的孔道,常見螺旋紋。恰如螺絲帽,犬牙交錯,寬窄不均,深淺不一。這是手工慢速產生的痕跡,與現代高速電動旋痕完全不同。

生坑古玉表面,往往附著墓土、菌絲、鹼殼等,這是古玉表面的附著物,給我們生美之感,非常漂亮。這些附著物,儘量不要清理,保持最初的狀態,也是一種態度。

跟“土”對應,灰往往深入玉內。紅山古玉的灰皮格外漂亮,如白雲,自然擴散,濃淡不一,又如牛奶灑在水泥地面,自然暈散。記住灰的特徵,直奔主題,迅速提升眼力。

紅山文化的熟,與年份久遠有關,5000多年的地下環境影響,如“煮熟的蘿蔔”,充水明顯,肥而不膩。這種熟透感,讓古玉愛好者為之著迷,這是仿品無法企及的高度。自然的熟,與人為的造,完全不同。就像成熟之人,舉手投足間散發出迷人的味道,刻意裝穩重,往往四不像,讓人啼笑皆非。

紅山古玉的光澤,讓人著迷。這種光,不是古玉材質本身的光,而是經過歲月摩挲的寶光,與熟有關,與環境有關。有了這層漿光,更讓人心曠神怡。

希望本文,能為您帶去一些幫助。歡迎關注轉發,咱們一起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