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關羽斬華雄的時候,為什麼要將他的兒子的女兒送給自己的親生母親?

引言

將軍稟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雖為感恩者,竟是思歸客。流落荊巫間,裴回故鄉隔。離筵對祠宇,灑酒暮天碧。去去勿復言,銜悲向陳跡。——《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也是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這可以說是一本國民度很高的著作,很多人哪怕是沒有讀過原著,對其中的一些故事也是耳熟能詳,多多少少都能說出幾個。

關羽作為蜀國的一員大將,也留下了不少傳聞逸事,例如非常有名的溫酒斬華雄,當時華雄已經殺到了大營前,袁紹詢問是否有人敢去應戰,關羽毛遂自薦,去之前袁紹為其斟了一杯酒,但是關羽沒有喝,提刀轉身就走前去迎戰。眾人議論紛紛,都覺得關羽是在逞能,但沒過一會兒關羽就帶回了華雄的項上人頭,這時候那杯酒都還是溫熱的,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講述了。

我們知道,關羽作為一名武將能力也是非常強,他和劉備以及張飛的兄弟情義也是感動了很多人,他有諸多美譽,例如“美髯公”、“萬人敵”等等,在關羽去世以後,也被後世尊為“武聖”,民間多稱其為關公,是“三絕”中的“義絕”,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尊崇。

在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關帝廟,其中供奉的塑像自然就是關羽了,關羽的塑像往往都是拿著自己的青龍偃月刀,留著標誌性的長鬍須,神態也是不怒自威。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關羽的塑像好像都是閉著眼睛,為何關公的民間塑像大多是閉著眼呢?原因是這三點。

首先是因為一個民間傳聞,這個傳聞說關羽一旦睜眼就是要開殺戒了,所以大家在給關羽塑像的時候,都不會把他的眼睛刻畫的太突出,而是會將殺氣隱藏起來,看上去就像閉著眼睛一樣。

根據後世人推測,關羽可能眼神不是特別好,所以在生活中看東西時喜歡眯著眼,到顯出幾分和善,

但是上戰場的時候關羽的狀態就不一樣了,不再是眯著眼看東西,而是會瞪大雙眼,顯得殺氣騰騰,而這一特點也被記載了下來,所以大家就覺得不能讓關羽睜大眼,否則就會有人人頭落地,在為關羽塑像的時候,工匠們也就保留了這種特點。

其次則是因為關羽自身的容貌特點,因為關羽的眼睛長得比較有特點,是丹鳳眼,而丹鳳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細長,眼尾會上翹,關於這個特點,在各種典籍裡都能找到相關的記載。

那些塑像大多數都會後世人修建的,誰都沒親眼看到過關羽,只能根據這些記載來還原他的形象,

一看到丹鳳眼,大家就下意識覺得要把眼睛雕刻的細長一些,加上塑像的面部特徵又不是那麼明顯,久而久之大家就都覺得關羽的塑像是閉著眼睛了。

最後是因為各地工匠也有自己的一點小心思。畫龍點睛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眼睛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靈魂所在,我們在看一些塑像的時候也能察覺到,眼睛如果刻畫得好,整個塑像都會顯得非常有神,所以有人就會覺得,雖然關羽的眼睛是細長的丹鳳眼,

也沒必要直接讓其閉著眼睛吧?如果能想辦法將其刻畫出來,豈不是能讓關公的塑像更顯靈動?

實際上這件事情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簡單,因為那個大小的度很難把控好,而且關公被稱作武聖,既然要睜眼,那就必須彰顯他的威武霸氣,但如果殺氣過重,似乎又不符合關公義薄雲天的形象,也是不太好描繪。另外對於關羽這種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在塑像的時候,還是突出其主要特點比較好,如果把眼睛改掉,大家難免會覺得這並不是他們心目中的關公,反而會生出事端。

經過綜合考慮,工匠們還是選擇了讓關公雕像閉著眼。結語

我們在《三國演義》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讚美關羽的句子,例如“將軍氣概與天平,匹馬單刀獨自行。幹裡尋兄恩義重,五關斬將鬼神驚。 鼓聲響處人頭落,旗影開時血刃紅。”還有“東吳赴會,單刀往還。足搖地軸,手撼天關。 鴻門小可,澠池等閒。關公之名,威震江山!”到今天,關羽也成為了忠君愛國的代名詞,之後大家再去關帝廟遊玩時,看著關羽的塑像,想起這些背後的小故事,也是別有一番趣味。參考文獻:

《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