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夏都疑宗│一字判決夏朝死生 禪讓制刀光劍影 夏禹都城在哪裡

二里頭古城,自掛“夏都”,網上一片熱議。但最自憋屈的,莫過安邑。古籍上明明記載:堯都平陽、舜都蒲阪、禹都安邑等,但偏偏“它”該所在的運城盆地、臨汾盆地等,迄今沒有找出一座4000年前的古城!到底哪裡出了岔子?

又《五帝本紀》中載,舜帝民心所望,“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都”也才四縣大小,還能高望夏都麼?

難道真如『西來說』鼓吹的“夏朝還是部落制聯盟”?答曰:一字可定夏朝死生!判決如下圖——

▲古史“都”某某,不是“建城定都”某某。而是『東奔西走,追隨者眾』某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城不在大,有德則王。因此上,古書中,為避舜子商均,“夏禹都陽城,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世本·居篇》)”,這些地方真不一定是大城?荒郊野嶺,結廬而居也不出奇。

因此上,偃師二里頭文化,半個世紀以來牽動中國,但始終還沒找到城牆;與之“齊名”的東下馮型別,以冶銅遺存名噪一時,但也只不過發掘了二里崗文化時期的城牆殘存。云云。

禪讓制下刀光劍影

很多人要問了,既然虞舜、夏禹威望這麼高,哪何必走禪讓製表面形式呢?既然禪讓制流於表面,但丹朱、商均背後的三苗,為何一再掀起反叛。夏禹即天子位前,聽聞有苗地震,立命伯益攻而勝之。

《竹書紀年》一聲炸雷,“舜囚堯平陽,復堰塞丹朱,使父子不相見”、“禹放逐舜而舜野死”等,簡直觸目驚心。很有些人贊曰“這才合乎人性!這才真歷史!”難道儒家真在一直美化(或乾脆杜撰)歷史麼?

答曰:那是你不領會【避】之一字之刀光劍影,平地驚雷。自古有【王不見王】的說法。兩王相見,要不一分死生,要不一決高下,沒有第三種可能。因此,丹朱虞舜兵戎相見,商均夏禹和平解決,伯益夏啟先打後和(一說伯益先服軟,受命總執政官,夏啟六年病死),都不足為奇。

關於【夏墟│有夏之居】

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國語·周語上》)

武王滅商後,瞻望中原曰“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途,我北望過於有嶽,鄙顧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天室今中嶽嵩山。(《逸周書·度邑解》)

大意為:從洛水一直到伊水之間,平坦而無險阻,這裡曾是夏朝定居的地方。我曾經南望三塗(即三塗山,在嵩縣西南伊水之北),北眺太行,看過黃河,覺得只有洛、伊之間,才是天子建都居住的地方。等到周都在這裡建成後,我才可以放心而去。”

那麼,二里頭古城是夏都嗎?或問伊、洛河流域,有比二里頭文化更早的夏墟嗎?

夏禹、夏後啟都城在哪裡

《史記· 夏本紀 》:“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 夏後,姓姒氏。”

商均,原名義均,因出生於商(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被封於商,又被稱為“商均”。商均後來成為夏代虞國開國之君。商均墓位於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楊莊村西南。

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約是河洛穎水一帶。(《史記》引帝王紀)

▲按全新解讀,禹避商均時,陽城、平陽、安邑、晉陽,尚處於欠開發狀態。

《古本竹書紀年》說:乃受舜禪,即天子之位。洛出龜書是為《洪範》。三年喪畢,都於陽城。元年壬子,帝(禹)即位,居冀。頒夏時於邦國。

又說:帝啟“元年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諸侯從帝(啟)歸於冀都。大饗諸侯於璇臺。“

【冀都】,即京都,最大的城池。“但即天子位的陽城、夏邑”,不一定就是當時的最大城池。要問夏大禹、夏後啟時“最大城池在哪裡?”請追責夏商周斷代工程、文明探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