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域那一帶有多重要為何古代中原國家,會堅持不斷往西域打!

中國古代從漢武帝開始,就一直在往西域那一塊打。以至於那時候中國古代的地域,從漢朝到唐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從中原往西域延伸出了狹長的一塊。

西域這狹長的一塊,對古代中國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現在把從那一塊往西亞及歐洲延伸的那條路稱作是“絲綢之路”。我們認為,這一條“絲綢之路”,對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交流,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絲綢之路路線圖)

不過,這種觀點和認識,其實是我們當下人的。在古代社會,並沒有認為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有什麼好處。甚至反而還認為,經濟文化的交流,對中國是一件壞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經濟方面,中國古代是農耕經濟,這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在中國這塊地域上,已經可以給自己提供足夠的食物,不需要和別的國家交換。而且,從別的國家交換來的,也都是一些奇異的沒用的東西,這是不應該追求的。如果統治者追求這樣的東西,就會被認為道德有虧。一般的老百姓要是也這麼追求,就會被認為是敗家子。

當糧食有結餘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儲存起來,而不是拿去交流。因為古代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糧食豐產的時候並不多,大部分時期是欠收。因此,需要防患於未然。

古代對商業比較抑制,對商人的打擊力度很大。因為古人認為,商業是不穩定的因素,會讓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結構受到破壞。

所以,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古代打西域,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

在文化方面,古代也是拒絕交流的。從漢武帝開始,就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此後,古代所有的言論,都要在儒家經典中尋找到依據。如果找不到依據,就是歪理邪說。發表歪理邪說的,是要判重刑的。

既然本國的文化,都要限制在儒家文化的範圍內,外來文化,更不會去學習了。

而且古代還有一種中原國家文化優越論的觀念,周邊的國家和地區,都應該來學習中原文化。中原國家對周邊的地區,負有文化輸出的責任。鄭和下西洋,也不是為了學習別國的航海技術什麼的,而是展現大國形象。

(漢武帝)

由此可見,打西域這一塊,完全不是為了文化交流。

那麼,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一、邊關的安全問題。

中國古代的邊關安全問題,主要來自於北方。在漢朝的時候,主要是北方匈奴崛起後,多次對南方的中原國家發起襲擾。匈奴之患,長年累月得不到解決。得不到解決的原因,不是匈奴太強大,漢朝等中原國家打不贏,而是每次一打,他們就會往西北方向逃跑。匈奴逃跑了,前往追趕,往往勞神費力,興師動眾,卻沒有什麼效果。

漢朝等中原國家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要先和西北那一代的國家和部落取得聯絡。這樣做,相當於是斷匈奴的後路。只要把匈奴的後路斷了,它就無路可逃了。所以當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就是要和大月氏這樣的部落聯合,從兩個方向夾攻匈奴。雖說實際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漢朝實現了不斷往西域開拓,控制的面積越來越大。

(張騫出塞)

二、大版圖的訴求。

除了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漢朝等中原國家還有疆土的考慮。雖然相對來說,中原國家皇帝獲得大疆土的慾望不是太強烈,而且西域一帶的疆土,糧食出產有限。但是,大疆土的慾望,天下一統的慾望,依然是古代王朝社會皇帝祈求的。

相對來說,要擴大版圖面積,往西北方向的西域打,是最恰當了。東方和南方都是大海,西方是高原,北方是沙漠和沼澤。更重要的,北方是匈奴等強悍少數民族的大本營。因此,往西北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三、戰馬的需求。

雖然西域一帶的出產,並不是中原國家需求的,但是,西域的戰馬,對中原國家卻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當年漢武帝曾派李廣利打大宛,就是想要獲取西域的戰馬。

戰馬在冷兵器時代是極為重要的,宋朝的時候,因為西域一塊被西夏給佔去了,因此宋朝的騎兵一直存在問題,戰鬥力也大打折扣。所以,從這方面來說,西域一帶對中原國家還是極為重要的。

(參考資料:《漢書》《舊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