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哲思|一個人最深的教養,藏在這4個細節裡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01

不動聲色的體貼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小的時候,在他家小區門口,總有一些農村的老人家在擺攤賣菜。

每次家裡沒菜了,父親都會讓他拿上現金去那裡買,還囑咐他不要講價。

他很疑惑,明明可以去超市掃碼買到更新鮮的菜,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拿零錢去買路邊攤呢?

父親回答說,對於那些起早貪黑出來擺攤的老人來說,這些錢不算多,但也許會夠他們吃一頓熱乎的飯,看一次病。

這份不著痕跡的體貼,可能就真的撐起了他們生活下去的動力。

很認同一句話:“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起善良的旗幟,是積德不需要人見。”

別人的脆弱,不是我們彰顯高貴的墊腳石。一個人的體貼,不該大張旗鼓地踐踏在他人的尊嚴之上。

總有人,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做了好事,而有的人卻默默用行動告訴你,有他在。

教養,是了無痕跡的溫暖傳遞。我對你好,卻不希望你難堪,你也不用覺得有負擔。

如此,剛剛好地留有餘地,剛剛好地不動聲色。

02

無需提醒的自覺

看過一份教養指南,其中有幾條是這樣的:

接、遞東西要雙手

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床上

洗完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別人身上

聽對方說話時,眼神不要遊移

看到有人在睡覺,動作變小聲

開會時,耐心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意見

收到訊息會回覆,如果忘記了,會說明原因

大家都排著長隊時,不去插隊

別人輸入密碼時,禮貌地看向別處

開車經過有積水的地方,減速讓行人先走

……

仔細看完就會發現,這些做法都只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可就是這樣的小細節,映照出一個人的人品。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論人前人後,心裡都有一杆秤,時刻掂量著自己的言行。

不需要響亮的口號,不需要言語的督促。有教養的人早已把自覺內化成了日常的習慣,自然而不刻意。

03

發自內心的善良

有一次,列寧下樓中途偶遇一女工端盆水上樓,女工見是列寧,就趕忙要給列寧讓路。

列寧出聲阻止,並且自己緊靠牆壁,讓女工先過,同時說:“你不必這樣,你手中端著水盆,而我兩手空空,請你先過去吧!”

列寧說話很溫暖,並且“請”字說的很響亮。

直至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這是一件日常小事,卻體現出他內心品質的偉大,他不以自己地位高貴而傲慢無禮,而是給予他人方便的善良。

為人,始終保持謙遜低調的姿態,而不是咄咄逼人趾高氣昂。處世,懂得為他人著想,這不僅是善良,也是教養。

04

懂得回饋別人的恩惠

在網上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記得小時候,青黃不接時,我們家會向鄰居借麵粉,一袋100斤。等小麥打下來新的,再及時還上,每次都會多還10斤。奶奶總說,

100斤是理,10斤是情。

有時候會疑惑,借多少還多少就行了,就算不多還,鄰居也不會說什麼。但是奶奶不這麼認為,她說,你借我應急,我送你謝禮,借少還多是規矩,這是禮尚往來。

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欠我們,更沒有人有義務幫助我們。因此,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易經》有云:

施人之事,不記於心;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也許對你伸出援手的人,並沒有期待著你的回報。

可是能夠主動地回饋善意,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作家笛安曾言:

教養,這個東西就像血管一樣。可以盤根錯節地生長在一個人的血肉之軀的最深處,不可分割。

細節之處,見人教養。

它是你骨子裡的堅強,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心底裡的善良。

本期編輯 | 劉一霖

資料 | 十點讀書、哲學生活 ;圖片來自網路

【來源:人民論壇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