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老子》的智慧:慎重,是理性觀察後自然的智慧

《老子》曰:“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世界需要思考嗎?我覺得對於智慧通達的人,不需要思考,因為他一直都在觀察,已經看見了實際,就不需要思考,因為思考就是有疑惑才去思考,如果你的觀察力足夠詳盡,你就發現瞭解決問題的路子,你就幾乎沒有疑惑,不產生多少思考。所謂的思考,其實都是在離開實際的基礎上的,就像方程式計算,就像解析幾何的計算,你並沒有在計算時候親自體驗到實際中去,而僅僅是在紙上進行模擬性的演算,只是你的演算規則是正確的,所以可以套解出實際。

但是在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做人做事上面,很少存在方程式、解析幾何這麼深度的事情,你一般只需要一個觀察力就足以解決問題,當然那些非常專業的管理學或者其他社會科學,倒是還是有很多類似解析幾何這樣的運算的複雜的東西,把事情模擬成某種式子或者圖表以便簡化人的觀察。這裡面需要很多的運算,也就是思考,之所以稱之為思考,是因為人的腦子的觀察力不是可以合乎邏輯地呈現出你的觀察所得的,還需要你腦力進行一定的歸納整理和分析,因此這個過程就是思考。

所以,人的腦子如果足夠發達,那麼一個觀察力足以應對一切,只是不過發達的腦子,思考的成分要大一些,因為觀察以後不能直接呈現相關聯絡,還需要苦苦思索。而那些超級智慧和聰明的人的腦子,可以在觀察到相關資訊後一瞬間留意到核心的內在聯絡,捕捉到了關鍵規律,有時候直覺就找到了規律。

那麼,老子這麼發現,事物通常要繞一個彎子才能求全,被冤枉了反而得到伸直的機會,低窪的地帶反而得到充盈雨水的好處,舊的事物善加珍惜那就是新的,沒有哪樣新的事物不是由舊事物變化過來的,追求少了,很容易得到,而且會形成總是得到的慣性智慧,追求多了不容易得到,而且會形成總是得不到的慣性的弱勢思維,導致能力受損。

老子善於知道這些,是因為他已經看見了,不是他想到了,如果他是想到了,那麼就叫做鑽牛角尖,永遠不能自圓其說,肯定有很多碰壁的思維在裡面被包含進去。如果他是出自於觀察力,確實看見了現實和實際的聯絡,確實是透過慧眼看見的規律,那麼屬於實際的,你就怎麼也推翻不掉,所以可以幾千年流傳不衰,道理一直都是吸引人的。

擁有這樣觀察力的人,總是不會採取一些通用的做法,總是會避開一些不太好的做法,為什麼呢?這樣做看起來顯得很慎重,是他們很細心嗎?如果你的智慧比不上他,你就說他很細心,因為你發現他知道的比你多很多,如果你也有同樣的思維,你就知道他是觀察得來的,如果你遠遠不如他,你就覺得他是鑽牛角尖得來的,因為你會覺得普通人不可能有這種思維,肯定是鑽牛角尖得來的,因為你從來沒有過這種思維,乃至你的生活範圍裡從來沒有人在你面前這樣思考過。

正因此,“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過是老子一時的文筆,倘若改天老子再寫一遍,他可能寫的是另一種原理,就如我上面寫到的就是一種可能性的思維。就是上士知道你是觀察得來的,中士覺得你很細心,下士覺得你是鑽牛角尖得來的。原理僅僅是某種角度看問題,事物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所以也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也就是佛家說的不需要“法執”,執著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