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被譽為七絕之冠的《登高》,寫盡了杜甫不平的一生

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杜甫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他沉鬱頓挫的詩風,影響了整個中國和日本的文學,對詩壇的作用絕對是一座偉岸的豐碑。

可是,杜甫命不太好,在世的時候,他的詩文傳播的並不像今天這麼深遠,他一輩子也沒做過什麼大官,幾次科舉考試竟然落第,他的命運坎坷多舛,反應到詩詞上,也多是悲痛雄渾,質樸奔放。

例如這一首《登高》:

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流傳極廣,後世評價為“七絕之冠”,我們簡單分析一下這詩的意義:

風那麼的急,天空高遠,猿叫得那麼悲涼。水面清澈,沙子被水洗成了白色,偶爾能看見海鳥在小島上來回飛還。

無邊的落木蕭蕭然落下了葉子,長江滾滾流逝,看不到盡頭。

我多年漂泊,沒有歸宿,為秋季的蕭條和我的漂泊而傷心,身體老邁多病,獨自登上了高山。

生活艱難,痛苦而又沒有出頭之日,頭髮逐漸發白,潦倒的日子,因為有病不能飲酒,昔日的酒杯也停了。

杜甫的這首詩,可謂是字字啼血,聲聲發出了悲鳴。年輕的時候,可以恣意人生,縱使遇到了挫折,還是充滿了希望,可是杜甫寫這詩的時候,已經55歲了,人生已經走了一大半,事業還沒有一點點起色,他有點失望灰心了。事實上,寫完這首詩的三年後,杜甫便去世了。

杜甫出身於官宦世家,祖上是西晉時期的政治家,曾祖父是縣令,父親做過司馬,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唯一的希望就是像父輩一樣進士為官,成就一番事業,從而名利雙收。

可是杜甫進士的事情一直很失敗,幾次落第,最後一次皇帝玄宗讓有才華的人到長安統一應試,又被李林甫鬧了一場“野無遺賢”鬧劇,統統沒有錄取。

杜甫不得不滯留長安,依託有權勢的人推薦進官。這個過程是很屈辱,沒有尊嚴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是這一期間的寫照。

在長安的滯留,是杜甫人生中一段無比沉悶,憂傷的歲月,老家的兒子竟然餓死了,他偶爾一次回家才知曉,可以想見,當年他的處境是多麼底層,多麼煩惱。

有人也許會認為,杜甫活的得不瀟灑,不如李白,李白不科舉考試,也不在乎名利,“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李白的寫照。

而杜甫為了得到一官半爵,不得不處處結交門第顯赫的貴族官僚,不得不諂媚於才華不如自己的人,這是杜甫的無奈。

這是和杜甫的家世分不開的。杜甫出身於““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庭給他的傳統教育便是以後光耀門楣,在仕途上有所建樹,他受到的是正統的儒家文化的教育,所以杜甫的一生是不停的追求仕途,即使沒有進士,也依附於達官貴人,做幕僚或者文書,希望有一天自己被舉薦。

杜甫在公元759年,徹底地對人生失望。之前他在官場沉浮,期間他做的最大的官是左拾遺,八品,是勸諫供奉的官。後因為一點小事惹怒了皇帝,被貶,做了祭祀,禮樂的官。

杜甫的仕途生涯,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重用,以後又做過嚴武的參謀,員外郎,但是不久他就辭職。此後他寄人籬下,生活得不到保障,55歲的時候,他頭髮須白,愁離悲苦,夔州的都督柏茂林對他有所照顧,給了他一些土地,讓他租種。此時的杜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寫了這首《登高》。

杜甫58歲的時候,思鄉心切,卻在路上顛簸後,於小船上而死。死因不詳。

學者郭沫若考證說,杜甫是食物中毒而死。

還有一種說法是食物消化不良而死。

因為杜甫乘坐小船回家鄉的路上,遇到了臧玠作亂,河水又漲,五天沒有吃飯,附近的縣令聽說了,送來了一些酒肉給他,很久沒有吃飯的杜甫,腸胃已經很弱了,可能吃的多了,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身世,為他的詩增添了沉鬱的力量,人生的不平之氣,在《登高》這首詩裡得到了最悲情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