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當年郭沫若發掘定陵,萬曆骨架被燒棺槨變傢俱,三千文物大半受損

考古是一項非常專業和細緻的工作,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每一位參與考古工作的人需要具備很高的職業素養。因而,考古工作絕沒有大家中的那麼簡單。我國的考古事業並非一路平坦,曾經由於考古經驗不足而導致很多珍貴文化的損失,令人倍感遺憾。郭沫若作為我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曾參與主持了明定陵的發掘工作,但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考古悲劇。

一、郭沫若發掘定陵

上世紀中期,我國各領域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考古研究工作成為我國積極發展的事業。在此之前,我國經歷了幾十年的動盪,考古事業一直停滯不前,具有豐富考古經驗之人更是寥寥無幾。因此,我國的考古事業起初的發展並不順利,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當時人們對古墓的發掘雖然有著極大的興趣,但由於經驗不足,在清理古墓中的文物時毫無章法,肆意而為,導致很多文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而無法彌補。

郭沫若對考古學最大的貢獻在於文字的研究,特別是甲骨文。當時郭沫若擁有眾多頭銜,在國內的影響力巨大。也正是因為如此,郭沫若才獲得了長陵的發掘機會。與他一起主持發掘工作的還有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不過他們並沒有太多古墓的發掘經驗,也沒有專業考古專家的指導和論證,看上去更像是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當時,他們對長陵的入口尋找始終沒有任何進展,後來他們在進入墓道時發現了定陵有坍塌的痕跡,所以他們選擇放棄長陵轉而對定陵展開發掘。

二、文物意識薄弱導致發掘不規範

由於他們的考古意識不高,又缺乏專業的指導,對定陵的發掘出現了很多低階錯誤,包括髮掘方式不科學,態度不端正等等。當時郭沫若挖掘定陵的訊息傳開之後,引來了很多群眾的圍觀,這對於一座帝王陵墓的發掘來說本是不應該發生之事。而最為嚴重的是定陵中文物遭受了巨大的破壞,這源於一些人對文物並沒有正確的瞭解和認識。當時,明定陵地宮中共有三口棺槨,裡面是萬曆皇帝以及他的兩位皇后,經過幾百年的變化,只剩下三副骨架。

三、文物遭受損失破壞

不過,這些骨架並沒有被完好地儲存起來,而是被隨意丟棄,後來因為思想觀念的落後,人們直接將其全部燒燬。而那三口棺槨則被當地百姓弄回家修改為傢俱使用。但這還並不是最為糟糕的事,明定陵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金銀珠寶和金絲玉帛以及書畫作品,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當時一些珍貴絲織品出土後沒有妥善處理導致撕裂破碎,後對其儲存時只是單純地將它們放在了倉庫,導致後來對其重新研究時已發現被碳化,根本無法復原。那些名貴字畫由於在開啟地宮門時比較倉促而被迅速氧化。

四、結語

與此同時,在發掘文物時,不少民工裸手觸碰文物,同時有一大半文物因為缺乏良好的儲存空間而受損嚴重。那麼,導致眾多文物被破壞的根源毫無疑問在於郭沫若。因此,很多人對郭沫若考古大師的身份產生質疑。後來,郭沫若等人對於定陵的第二次發掘再次提出了申請,不過被上級領導果斷拒絕了,最後下達了“十年不開帝王陵”的禁令。歷史的教訓被人們深深地銘記,在此教訓的基礎上,我國的考古事業終於逐步邁上了,考古工作被人們給予重視,我國的考古事業迎來了輝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