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一幅被私人珍藏的懷素草書,很少有人見過,水平不輸《自敘帖》!

在晉唐時期的書法大家當中,沒有一個人是平民出身,不是大收藏家就是豪富之家,不是權傾朝野的高官之後,就是名門望族之家。

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夠接觸到正統筆法的訓練,才能夠得到了筆法的傳授。而即便其中身世不怎麼顯赫的懷素和尚,也有普通人高攀不起的物件。

懷素的父親和爺爺都是縣長級的官員,他的叔叔乃是當世名世,他的堂哥乃是鼎鼎大名的“草聖”張旭的弟子,由此機緣,他才能學到了張旭、王獻之一路的筆法,從而卓然成家。

懷素幼年出家,出家之後的懷素,任性而頑劣,絲毫不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在屢教不改之後,懷素被逐出了寺院,從此流落江湖,他於是開始遍訪名師,從李白到徐浩,從鄔彤到顏真卿,並且很快憑藉自己的天分與努力,成為了書法界令人矚目的焦點。

懷素在自己40歲的時候,寫出了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的《自敘帖》,此作現在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館,乃是書法界的“稀世珍寶”。

但懷素的草書風格多樣,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的《食魚帖》、《論書帖》、《聖母帖》等等,皆是千古不易的草書至寶。

在清代,有一個著名的收藏家,名叫蔡世松。他整理和蒐集了許多晉唐以來的名家法帖,並且將其請高人摹刻上石,在他的收藏當中,就有一件懷素的罕見草書名作,此作的內容是懷素關於王獻之、王洽、王珣的書法評論,乃是懷素49歲時候所寫。

49歲的懷素,書風已經爐火純青,對於“二王”的領悟也深入堂奧,能夠在極為嚴苛的晉人法度當中,縱橫捭闔、肆意穿梭而絲毫不逾矩!

這件作品就是懷素的大草《王獻之王洽王珣書評》,這件作品將懷素的天真爛漫和他學到的晉人自由而率性的氣息發揮的淋漓盡致,關於此作,沈右讚歎道:

懷素書所以妙者,雖率意顛逸,千變萬化,終不離魏晉法度故也。

事實也確是如此,懷素精研“二王”法帖,在《二謝帖》中悟出王羲之筆意,寫出了著名的《論書帖》,在王獻之大草當中,體會出晉人意趣,這種意趣在這件《王獻之王洽王珣書評》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李白所說:

看似癲狂,實則筆筆皆在法度之內,絲毫不逾矩。

懷素的這件大草《王獻之王洽王珣書評》從技法上比《自敘帖》變化更多,並且點畫的精神和骨力猶有過之,乃是懷素生平大草的最高峰。

此作的拓本從清朝傳下來也一直為私人秘藏,此作高約30公分,長約460公分,並且拓工極其精良,字口極其清晰。

我們透過多方找尋,將這件作品原拓進行超高畫質博物館級別的1:1宣紙復原,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極其清晰。

欲購此懷素大草《王獻之王洽王珣書評》,請點選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