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水滸傳中,石秀本有更好的辦法揭露潘巧雲,卻為何選擇殺裴如海?

《水滸傳》中的石秀,是一位很複雜的人物。他的江湖綽號叫“拼命三郎”,可星宿名卻是“天慧星”。

倘若說“拼命三郎”這個綽號,是說石秀的性格或做派,妥妥是一位做人做事敢玩命,屬於招惹不起的好漢。那麼“天慧星”呢?應該是說他,聰明而有智謀。

一面是玩命,另一面卻又是有智謀,莫非這在說石秀是典型的“先謀後動”型別的好漢?這應該是《水滸傳》給石秀的定義吧!

不過,這個定義表現在水滸江湖中,卻讓人看著發懵。因為石秀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他攛掇著楊雄殺潘巧雲。

本來石秀是位落魄人,“隨叔父來外鄉販賣羊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錢,還鄉不得,流落在此薊州,賣柴度日”。由於恰好看到楊雄被幾位軍漢欺負,他便挺身而出,幫助楊雄打跑了來人。

而楊雄呢,也是外鄉人,由於他跟本地的知府是親戚,又有一身武藝,被安排當了兩院押獄,兼任劊子手!恰好本地潘公的女兒潘巧雲,老公病亡守寡,所以便娶了潘巧雲當老婆。

也許正是因楊雄,當官當得不光彩,上面有人罩著。最可氣的是,還很快就娶了位漂亮媳婦,運氣簡直爆棚。這才引得許多當地人嫉妒,就如他被這幾位軍漢欺負,無非就是羨慕嫉妒恨的爆發而已。

如今,楊雄和石秀兩位外地人相見,同為天涯淪落人,這對於楊雄來言是倍感親切的。楊雄明白,自己之所以被欺負,就是因為人單勢孤。眼前這石秀一身好武功,人還仗義,乾脆結拜成兄弟,所謂抱團取暖。

就這樣,楊雄和石秀結為兄弟。石秀也被楊雄引薦給了老婆潘巧雲,並安排石秀跟著老丈人一起做生意。石秀終於擺脫了顛沛流離的日子,有了安穩營生。但可惜很快他就發現,潘巧雲有問題。

由於潘巧雲的亡夫,跟宋江一樣也是個押司。恰好到了她亡夫兩週內的祭日,故而潘巧雲要請僧人等做法,為亡夫做些“功德”啥的。對潘巧雲這個要求,楊雄自然應允。估計此刻,無論楊雄還是石秀,都會在心裡給潘巧雲點贊——多有情有義的女子!

哪料石秀卻突然發現,前來做法事的和尚裴如海,竟然跟潘巧雲闇昧不清。咱先看下原著是怎麼說的。

那和尚連手接茶,兩隻眼睛瞪瞪的只顧那婦人的眼。這婦人一雙眼也笑眯眯的只顧這和尚的眼。

恰好這一幕,被石秀給看到了。如今,石秀的身份是楊雄的結義兄弟,自然他會不高興。於是故意撞破兩人,並如此提醒裴如海:“我麼?姓石,名秀!金陵人氏!為要閒管替人出力,又叫拚命三郎!我是個滷漢子,禮教不到,和尚休怪。”

這句,其實說得相當明確了,就是在警告裴如海和潘巧雲兩人。潛臺詞就是:都放規矩點,我可不是吃齋唸佛的善男信女。

可惜裴如海和潘巧雲卻沒心情,去“品”石秀的這句警告。他倆也不想想,哪有一見面就說這等話的?同時石秀也看出來了,自己的警告失效。至此石秀對此事處理得,都相當合情合理。但接下來的事,卻開始逐漸變了味兒。

潘巧雲和裴如海,在“乾柴烈火的道路上”繼續狂奔。裴如海為了方便跟潘巧雲來往,就“僱傭”了一位報曉頭陀,讓他“五更起來,叫人唸佛時,可就來那裡後門頭;看沒人,便把木魚大敲報曉,高聽叫佛,我便出來。”

潘巧雲那裡也買通了貼身丫環迎兒,替裴如海開門,引路啥的。

雖兩人安排得非常周密,奈何石秀卻還是發現了問題——這個報曉頭陀,咋總是五更天時,跑這來高聲唸佛?於是石秀“去門縫裡張時,只見一個人,戴頂頭巾,從黑影裡,閃將出來,和頭陀去了;隨後便是迎兒關門”。

潘巧雲和裴如海的事情敗露,石秀連忙提醒楊雄,但哪料楊雄卻被潘巧雲給騙了,反咬一口,說石秀對她非禮。楊雄自然信老婆的話,於是趕走了石秀。

按理說,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了,石秀已經仁至義盡了,如今他有兩條路可走。

其一:抽身不管了,畢竟此刻的石秀,已經對得起任何人了。

其二,既然石秀已經掌握了,潘巧雲和裴如海行動路線和時間等。那麼他只需想方設法,讓楊雄捉姦潘巧雲,用事實說話便能解決問題。至於石秀自己出面與否,這都不是問題。

顯然對仗義的石秀來言,這第二個辦法是最好的。一則洗脫自己冤情,二則,以石秀的聰明,也不至於讓事態發展得不可收拾。

哪料偏偏石秀卻選擇了連殺兩人——先殺了報曉頭陀,跟著趁裴如海出來時,再殺裴如海,還“將了兩個衣服,卷做一捆包了”,帶走當證據讓楊雄去看。這才引發了楊雄在翠屏山,殺潘巧雲和迎兒,最後楊雄和石秀決定去梁山。

看這過程,顯然石秀意識到了“用事實說話”最管用,“將了兩個衣服,卷做一捆包”交給楊雄去看。那麼他為何還要連殺兩人,把事態引導至命案範疇,變得不可收拾呢?也等於一下子逼得楊雄,不得不殺潘巧雲。

其一、石秀的利益最大化

石秀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是有原因的。在他替楊雄打軍漢後,石秀便被戴宗給一眼看中,主動結識石秀,並如此說道:“壯士如此豪傑。流落在此賣柴,怎能彀發跡?不若挺身江湖上去做個下半世快樂也好。”

隨後戴宗報出自己是梁山好漢,又進一步誘導說:“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閉塞。小可一個薄識,因一口氣,去投奔了梁山泊宋公明入夥,如今論秤分金錢,換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

並在最後表示:“壯士若肯去時,小可當以相薦!”

但兩人的這番對話,石秀卻一直沒告訴過楊雄,直至楊雄殺了潘巧雲後,不知接下來怎麼辦時,石秀這才說:“前者,哥哥認義兄弟那一日,先在酒店裡和我酒的那兩人:一個是梁山泊神行太保戴宗,一個是錦豹子楊林。他與兄弟十兩一錠銀子,尚兀自在包裡,因此可去投托他。”

這就是石秀的算盤,他要實現利益最大化!對於石秀來言,他一無江湖名氣,二非綠林強人,三沒有官職資歷,就是一賣柴人!這等身份上梁山,雖有戴宗引薦,但也必然會遭輕視。

不信,看當時梁山上的那些好漢們,他們上梁山前都符合這三種身份。或如晁蓋一樣,在江湖上有名氣。或如王英一樣當過山大王。或如宋江、戴宗曾為官吏,可石秀卻一條不靠!但楊雄卻是“兩院押獄”,所以有楊雄上梁山,自然能讓石秀利益最大化了。

其二、楊雄的處境決定

楊雄不是傻子,石秀的這波操作,他當時想不透,但很快也必能想明白,自己被石秀給算計並利用了,但為何楊雄不恨石秀?

閻婆惜之所以敢給宋江戴帽,是因她看不起宋江,認為宋江是好欺負的老實人,根本沒意識到宋江有可怕。潘巧云何嘗不是如此呢?楊雄都是官差了,卻還遭軍漢們欺負,可想而知楊雄是怎樣一種處境——這就是離得越近,往往就越看不清。

也就是說,楊雄平時總壓抑自己,為了前程忍辱度日,永遠是一副好員工、好老公的老實人模樣。所以當石秀突然告知他,潘巧雲跟裴如海的真相後,楊雄其實就是選擇性相信了潘巧雲。

這也就解釋了,當石秀連殺兩人驚動官府後,楊雄為何立刻就意識到是石秀所為,並懂得了石秀這麼做的初衷——潘巧雲這事情一旦曝光,楊雄就會淪為笑柄,遭瘋狂嘲弄。這種情況下,楊雄還有啥前程可言?所以楊雄這才爆發殺了潘巧雲,聽從石秀的建議,上梁山而去,根本就不怨恨石秀。

所以《水滸傳》寫得太高明,雖有許多事,我們初看上去很矛盾,甚至不符合常理,但細分析下來卻感到一切都是必然。而石秀這個人物,也是這一樣,又是玩命(拼命三郎),又是有智慧(天慧星),也就絲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