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結婚必備?五十年代一斗米,70年代三轉一響,八九十年代4大件

結婚這個話題人類就算是隻為了子孫後代的延續,也繞不過去。古人結婚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結的是兩姓之好,對於感情相貌看的很淡。現在人講究自由戀愛,結的是喜歡的心意。

無論是哪種,結婚永遠都繞不過聘禮,嫁妝這些東西,大家都是普通人,是要生活的人,不是隻靠愛情就可以過得好。生活要柴米油鹽醬醋茶,衣食住行更是缺一不可。故而結婚需要的東西有很多,生活在各個年代的人對結婚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對於上個世紀得人來說,生活也算是在水深火熱中。剛建國的時候大家講究的是人民公社化,吃大鍋飯,打倒地主。

那時候有一句話:越窮越光榮。現在聽起來顯得荒謬,那時候卻是真理。

那時候光榮的大眾也是要娶媳婦的,娶媳婦就要有聘禮,這是中華禮儀之邦傳下來的規矩,再窮也不能廢。

對於家中已經窮的揭不開鍋的當時人來說,能拿出一斗米來娶新婦,已經是很大方的人。

對於這種人,一般新娘的人家都不會放過,這婚事八成就成了。只需要一斗米就可以娶一個媳婦,這就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這第一轉就是縫紉機,因為它運作的時候,側邊有一個輪子不停的旋轉。人們需要它做衣服,家紡用品,這就跟古人的紡織機一樣,是補貼家用的。

在70年代,我國也開始流行機械化生產,但當時的人比較窮,不是誰家都能有縫紉機,更不是誰都有錢去服裝店買衣服的。

家用縫紉機更大的作用是為家裡人做衣服用的,當時的縫紉機也是用許多品牌可供選擇,甚至除了國貨還有進口縫紉機。

這第二轉就是腳踏車,因為車輪轉動,故而也被劃在\“轉\”的行列裡。腳踏車對於當時普遍買不起四輪車的社會來說,已經是很奢侈的存在。

七八十年代,一個農民工作一年的收入才不過70塊左右,一輛腳踏車大概要170元,也就是說他就算不吃不喝也得攢兩年。就算是工薪階層,一年能賺200塊錢差不多,那一年也就買一輛腳踏車。

當時擁有一輛腳踏車可以說是一件極其拉風的事,都是有錢人家才能買的。

這第三轉就是手錶,機械錶盤是不停轉動的,故而也是一\“轉\”。當時的人可沒有手機電腦電視,看時間完全就靠天色早晚,有一塊手錶在當時也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當時一塊機械錶的價格最低也在100元左右,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生活沒有它也過得去,但對於有追求的人,對時間把控精準的人而言,有一塊機械錶很重要。

他們為了一塊表,拼命的努力著,這塊表看起來就更像是身份的象徵。

當時結婚還有一項必備物品,就是收音機,收音機就是他們唯一的娛樂活動,其價值等同於現在我們的手機,電腦,電視。

一臺收音機差不多50元左右,大家努把力還是有機會拿到的。

如此一看,70年代的聘禮,包含了出行代步工具(腳踏車),一家子的衣著等生活用品的製作器(縫紉機),象徵著身份和時間嚴謹的物件(手錶),最後還有娛樂用品(收音機)。

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升,科技也在不斷的進步,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陸續出場,走向人們的生活。

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自從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中國就開始了製造各種東西,空調冰箱電視洗衣機。

但不是誰都能買的起的,空調和冰箱大多是沿海地區和南方使用,內陸大多不用,除了有錢人。

當時的人結婚要是能買得起這四樣,那一定很敬重女方,很想把日子過好,或者就是很有錢。

而八九十年代的四大件價格也在2000-4000左右,而當時公務員的工資大概在一年2000左右,農民則是一年收入1000左右。

當然他們這樣的收入是不算吃喝住行的花費,要不然一年到頭也攢不了多少錢。

儘管如此,當時的人結婚所需要的的東西努努力,還是有機會能夠得到。

結婚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生活在變好,人們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多,活的越來越累,壓力越來越大。

如今各個地方對聘禮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什麼\“三金\”,金手鐲,金項鍊,金戒指,還有彩禮也必不可少,每個地方的彩禮錢也不相同。

如今家中多是獨生子女或者一家就兩個孩子,儘管如此要解決孩子們的婚姻大事,反而越發困難了。

房子是必備物品,如果沒有房子,這婚事基本上提不到檯面上,人長大真正開始生活,就會發現生活真的很現實,沒有那麼多花前月下,更多的時候,人們要還房貸,還車貸,要生活,如果有了小孩,他的教育資金也是一大筆,各種債務都需要還。

理想和生活總是背道而馳,多少人的理想都是花前月下,但生活卻是在花下月的錢。

房子是結婚之後兩個人的家,也可以和父母一起住,但難免容易產生矛盾,影響感情,所以現在大多數人結了婚都是選擇不和父母一起住。

車子是代步工具,上個世紀大家都會買腳踏車,沒有理由這個世紀了,卻不買車。

還有就是存款也必不可少,如果沒有存款,一旦兩個人結婚,並且很快有了小孩,照顧小孩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也需要大量的金錢投入。

俗話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下一代人,這一代也不能太將就。

當然這並不絕對,畢竟在我國,年輕人買不起房,買不起車,養不起娃的不在少數,難道這些人就不結婚了嗎?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活法,沒必要一定要統一。

現在是21世紀,講究自由戀愛,只要人上進,賺錢的機會總是有的,婚要結,日子也要過,壓力會有,但壓力也是動力。

中國人在嫁娶一事上,向來謹慎,愛情可能會讓人一時衝昏頭腦,但生活就像是一盆涼水,時不時就要潑你一下,好讓你看清你是在生活。

生活不止有愛情,還有許多的責任和義務。愛情可以不顧一切,可生活不行。愛情就像是一場美麗的煙花秀,但生活是每天的白米飯。煙花秀不看只會有遺憾,但不吃飯可是會餓死人的。

不是現在的人都太現實,其實以前的人也很現實,但馬斯洛需求原理告訴我們,在50年代,人們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追求就是吃飽就行,那時候給富餘一斗米,證明家境已經很好了。

等到了60,70年代,人們能吃飽了,才會想到別的。人的需求是一點一點增加的。情感的需求一直都排在後邊。

等到80,90年代人們就已經開始追求享樂了,更何況是如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不是現在的姑娘都想過的太好,但最少也不能比別人差,讓她在外永遠只能羨慕別人。

所以少年們努力吧,爭取闖出一片天地。而少女們,也要努力,爭取有一天可以很自豪的跟別人說:\“麵包我有,你給我愛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