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西遊記》裡“娃娃神仙”哪吒的故鄉在哪裡!

作者:劉永

哪吒是中國人非常熟悉、喜愛的“娃娃神仙”,他三頭六臂,法力廣大,全國各地流傳著許多關於哪吒的傳奇故事。據《辭海》載,“哪”指“儺”,本意是驅邪除惡的偶像;“吒”指叱嚇邪惡,是萬邪諸惡的剋星,象徵叱怒。哪吒即指以儺叱驅趕鬼神,擁有毫無阻擋之威力與戰無不勝之意義,他叱吒風雲,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神威。

(一)哪吒的來歷

哪吒是佛教人物,出自於佛經故事。據佛教典籍《佛所行贊》記載:“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悉皆大歡喜。”那羅鳩婆是哪吒的梵文全名,也譯為“哪吒俱伐羅”。他是毗沙門天王的太子,三頭六臂,是法力無邊的佛教護法天神。中國人熟知的哪吒,正是古代文人對這個佛經故事的敷陳和演化而來。

哪吒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代的梁朝書籍中。梁武帝(蕭衍)執政時期,釋惠皎撰寫《高僧傳》,其中記載高僧道宣的故事雲:“道宣持律精苦,嘗夜行,道臨階,墜。忽一人承其足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哪吒太子也,以護法,擁護和尚,時已久矣’。 ”。可見哪吒就是佛教的護法神,此後,許多寺廟都雕塑有哪吒神像,佛號為“不動尊王佛”。

受到佛教影響,哪吒逐漸演變為道教神仙。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哪吒是道教門人,太乙真人的弟子,商朝時期出生在陳塘關總兵李靖家裡,名為“李哪吒”。哪吒歷經磨難,後來作為西周伐紂的先鋒官,憑藉一身神兵和高強的武藝多次過關斬將,屢立大功,最終肉身成聖。

在民間傳說中,小哪吒是個亦道亦佛、形象生動的神仙。他活潑可愛、聰穎絕頂、頑皮好動、勇敢善良,充滿著純真和童趣,被譽為正義好戰,智勇雙全的少年英雄。小哪吒身著紅肚兜、光腳、光屁股、丸子頭、包子臉、蓮藕裝,是一個長得像女娃娃的可愛男童。他手持紅纓槍,拿著乾坤圈,披著混天綾,腳踩風火輪,法力高強,降妖除魔,著實讓人敬佩喜歡。

哪吒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還要得益於那部精彩的國產動畫片《大鬧天空》。孫悟空大鬧天空,與哪吒有一場惡戰,可惜小娃娃哪吒敗在了孫大聖的金箍棒下。

這場惡戰發生在《西遊記》第四回,玉帝令托塔天王李靖帶領天兵天將前來討伐齊天大聖孫悟空。“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蓋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哪吒一亮相,就是位聰慧英武少年。悟空迎近前來問曰:“你是誰家小哥?闖近吾門,有何事幹?”哪吒喝道:“潑妖猴!豈不認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欽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奶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怎敢說這般大話?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的是什麼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

孫大聖見哪吒是個小娃娃,頓生喜歡,深害怕傷了這少年,忙叫他回家去玩。哪知這哪吒毫不領情,上前就打:“不要怕!吃吾一劍!”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動,任你砍幾劍罷。”那哪吒被孫悟空的傲慢激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打來。悟空見了,心驚道:“這小哥倒也會弄些手段!莫無禮,看我神通!”好大聖,喝聲“變”,也變做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隻手拿著三條棒架住。這場鬥,真是個地動山搖,好殺也。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二人一番大戰,不分勝負。

還是潑猴聰明、狡猾,混亂之時,他手疾眼快,從後腦勺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被偷襲,敗陣而回。這場混戰看似哪吒落敗,實際上是孫悟空耍了個小聰明,欺負小孩,顯得勝之不武也。

有道是:“不打不相識”,後來,哪吒與孫悟空還成了好朋友。《西遊記》第六十一回,孫悟空在西天取經的路上遭遇了自己結拜的大哥牛魔王,被打得抱頭鼠竄。結果還虧得有哪吒出面來幫忙,哪吒大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那牛王腔子裡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得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最終,哪吒幫助孫悟空降服了牛魔王。這樣看來,這小哪吒的法力實在是在那孫悟空之上。

哪吒的故鄉就在四川省江油市,哪吒的傳說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江油民間廣泛流傳。 據光緒二十九年武丕文、歐培槐等纂修的《江油縣誌》卷五·關隘志記載:“陳塘關又名高堂觀,在縣西十里,峰巒峭矗,俯瞰江城,山上有井,隨涪水清濁。” 哪吒的出生地陳塘關就在今江油市大康鎮一帶,當地至今還保留有“陳塘關”古石碑一座。

江油處於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古巴蜀西北部,具有源遠流長的道教歷史,哪吒誕生於此絕非出於偶然。哪吒在江油留下的影響痕跡可謂比比皆是,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修煉的居所乾元山金光洞,傳說中“哪吒鬧海”的九灣河、東海口、界尺埡、石磯山等遺蹟都在江油一帶找到了明證。 哪吒傳說故事根置於江油民間,文人墨客對其進行加工潤色,顯得更為曲折精彩。遊國恩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評論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時說:“明顯是從民間流傳的故事中吸取的片斷,如‘哪吒鬧海’等故事”。

《封神演義》中描述的哪吒就是道家弟子,他本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降生到陳塘關總兵李靖家時,李家已有二子:金吒、木吒,故名為哪吒。《封神演義》第十四回,哪吒死後,被太乙真人救活重生。他面如傅粉,唇似塗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父拜倒在地。真人曰:“李靖毀打泥身之事,其實傷心。”哪吒曰:“師父在上,此仇決難干休!”真人曰:“你隨我桃園裡來。”真人傳哪吒火尖槍,不一時已自精熟。哪吒就要下山報仇。真人曰:“槍法好了,賜你腳踏風火二輪,另授靈符秘訣。”真人又付豹皮囊,囊中放乾坤圈、混天綾、金磚一塊,“你往陳塘關去走一遭。”哪吒叩首,拜謝師父,上了風火輪,兩腳踏定,手提火尖槍,徑往關上來。這一段描述,正是道教樹立的哪吒神仙形象。

據《江油縣誌》 卷七·古蹟志記載:“第一樓在火峰山,龍安府知府施燦題。上塑有哪吒真人神像,歲旱禱雨輒應。”可見,哪吒作為神仙偶像自古就受到江油人民的崇敬熱愛。人們對哪吒頂禮膜拜,祈求保佑風調雨順,吉祥平安。如今,江油翠屏山哪吒廟被人們視為哪吒祖庭,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熱愛哪吒的信徒們的朝覲。

【作者簡介】劉永,四川綿陽人,現為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時有詩文發表於報刊,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