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楊振寧問莫言:我們出身不同,獲諾獎有何感想?莫言的話讓人稱讚

家庭出身,是指家長,尤其是父親所從事的職業,所謂家庭出身,是與個人能力無關的一種世襲的天生因素,時至今日,我們早就不把“家庭出身和個人能力”相掛鉤,而且事實上,能力也遠比出身要重要。

2012年10月11日,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來——“中國作家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時之間,舉國歡呼,大街小巷,電臺熒屏,紛紛傳播著這個讓人激動的訊息!莫言,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事實上,在莫言和屠呦呦獲諾獎之前,我國唯一能和諾獎沾上邊的,便是美籍華人楊振寧在物理領域獲得的諾貝爾獎,故而莫言的獲獎,也打破了中國人無法獲得諾獎的“詛咒”,給了我們極大的自信。

為了讓激動萬分的國民們進一步瞭解大師莫言,央視專門做了一期節目,邀請了莫言、楊振寧以及範曾(著名畫家)三位重量級的嘉賓,進行面對面交流,毫無疑問,這檔節目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觀看。

節目中,幾位大師侃侃而談,讓人頓覺耳目一新,不由得感慨“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然而就在此時,楊振寧突然丟擲了一個“炸彈”,他笑著說道:“我要問莫言一個問題,你我出身不同,你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我是一個大學教授的兒子,同樣站在諾貝爾的頒獎臺上,你的感受如何?”

楊振寧說完,現場頓時一片寂靜,如同墜入冰點,所有的目光,瞬間來到莫言身上,不得不說,楊振寧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刁鑽”,莫言的回答若是稍有差池,絕對立馬被某些國家鑽空子,並大做文章。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楊振寧這句話,開場就是一句“你我出身不同,你是農民兒子,我是大學教授兒子”,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兩人出身的差距;接著拿出“諾貝爾獎”,作為兩者的共同點發問。若莫言的回答太謙虛,就會被說虛偽;若莫言的回答太高興,又顯得得意忘形,總之就是進退兩難。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們的心也懸到了嗓子眼,只見莫言微微一笑,答道:“我覺得是跟任何人都不一樣的。因為這個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次頒給中國籍的作家。”瞬間,臺下響起了潮水般的掌聲,接著莫言又說道:“其實在領獎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我不是一個領獎者,不是一個被觀察者,而變成了一個觀察者。”接著他還和大家分享了一下他當時領獎時所觀察到的趣事,現場氣氛重歸和諧。

不得不說,莫言確實是一位大師,他用簡簡單單的話,巧妙地把“農民兒子”和“教授兒子”的不同,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不同,他既回答了這個問題,又巧妙地避開了這個問題,最後還用幽默的話語,讓現場觀眾笑了起來,實在是太高。

莫言,不但是農民的兒子,就連他自己,也曾從事長達10年的農村勞動,種高粱、種棉花、割草放牛,他樣樣拿手,其實他也算得上是一位農民。然而他卻感恩這段經歷,並將這段經歷完美融合在自己的作品裡,文字中,故而才有了《紅高粱》,有了《金髮嬰兒》,有了《蛙》,有了今天的作家莫言。在這些面前,什麼出身,什麼背景,早已失去了作用,這才是一位大家該有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