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2021年中考作文預測:出發,才能到達

請以《出發,才能到達》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數不少於600字。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文題解析】:這是一道沒有提示語的命題作文,關鍵詞是“出發”和“到達”。“出發”指離開原來所在的地方到別的地方去,可以是旅行方面簡單意義上的出發,也可以是個人的成長曆程,還可以是社會進步……“到達”提供了寫作方向,是通過出發或者開始做某事而成功抵達目的地或實現自己的目標。

寫作時,需明確“出發”是“到達”的先決條件,這裡的“出發”不僅是現實意義上的,更是哲學層面的,指邁出第一步,是一種開始或是一次嘗試。“到達”可以是終點,已經抵達,有了結果;也可以是已經到達,但不是終點,還要前進;還可以是未到達但終會到達,表示一種期待或希望。

寫作主體不限,可以從個人方面入手,寫自己成長的經歷,如自己被舞臺上演奏的鋼琴家吸引,希望自己也能在舞臺上表演,於是邁出了學習鋼琴的第一步(出發),經過不斷努力,終於可以登臺表演(到達,終點);開始制定學習計劃並付諸實施,使自己的學習有了很大進步……可以從社會方面入手,寫社會的發展,如社會不斷進步(出發),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到達,但終會到達);每個人都樂於助人(出發),才能到達心嚮往之的互幫互助的社會……可以從國家方面入手,寫國家的繁榮富強,如國家打破層層壁壘(出發),不斷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逐漸提高國際地位(到達,但不是終點,仍會前進)……也可以寫自然景色,寫旅行中的美景,如只有出發,才能看到別樣的美景;只有邁出第一步,才能到達更美的遠方……還可以寫藝術文化,如呼籲人們重視戲曲,戲曲文化才能得以傳承和發展……

除此之外,還應重點突出“出發”與“到達”的深層含義,體現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思考,結合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

“字數不少於600字”要求所寫文章字數在600字以上,否則會被扣分。“除詩歌外,文體不限”要求選擇除詩歌以外自己擅長的任何一種文體,且需符合該文體的特點,不能寫成“四不像”。“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是出於對閱卷公平性、公正性的考慮,文中不能出現與個人身份相關的資訊,即人名和學校名稱,否則會被扣分。

【佳作賞析】1

出發,才能到達

《老子》中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從第一步開始的,唯有踏出第一步,才能登上萬仞高山;唯有邁出第一步,才能到達更美的遠方。唯有出發,才能到達。

那是烈日炎炎的一天,我們一家人去白雲山景區遊玩。雖豔陽高照,進入景區後卻十分涼爽,景區內有著大片森林,林中小溪淌著淙淙流水,一道翠綠的屏障彷彿隔開了似火的驕陽。我在溪邊戲水,以緩解自己的疲熱。突然,爸爸說:“休息一下,我們就開始爬山吧!”我正撥動著清涼的溪水,頓時就呆住了,抬頭遠望高高的山頂,低下頭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是的,我不想爬山。疲熱的狀態不能保證我可以成功爬上山頂,我也不必費力爬到半山腰後再返回來。我輕輕地拉了一下媽媽的衣角,試探性地問她:“媽媽,我可以不去爬山嗎?我在這裡等你們。”媽媽微微一笑,像是看穿了我的心思,說:“我們是一起出來遊玩的,丟下誰都不太好,對不對?”我輕輕地點點頭。媽媽接著說:“不要把爬山想得那麼難、那麼累,只要你踏出第一步,再踏出第二步、第三步……不知不覺就能到達山頂了,我們一起去欣賞山頂的風光,好嗎?”我思忖著媽媽的話,決定要登上山頂。

我們一起出發,在山腳下邁出了第一步後,經過了歷經風雨的古樹,偶遇了棲在樹枝的鴿子,途經了歷經百年的石碑,爬過了半山腰。一路說說笑笑,媽媽還給我講了她結婚前在爬山時偶遇爸爸的故事。轉眼間,我們就到達了山頂。山頂的風光是其他地方無法看見的,我看到了群林掩映下鱗次櫛比的房屋,彷彿伸手便會觸到那似火的太陽,微微吹拂的清風向遠方傳遞著我的聲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想著沿途看過的風景,望著遠處縹緲的雲霧,便慶幸自己作了出發的決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邁出第一步,才能走到最後一步,到達的途中也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點評

1。內容充實,中心突出。文章記敘了作者與家人爬山的經歷,從一開始“我”不願去爬山到後來邁出了第一步,不僅看到了山頂別樣的風光,也發出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感慨,突出了“出發,才能到達”的中心。

2。結構嚴謹,脈絡清晰。文章透過倒敘的手法,回憶爬山的經歷,中間部分採用時間順序,寫了“我”和爸媽從山腳爬到山頂的過程,脈絡清晰,結尾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3。語言流暢,描寫細膩。文章語言自然流暢,作者在記敘故事時,運用語言、心理等描寫方法,如“……等你們”“不要把爬山想得那麼難……”,細膩地寫出了“我”對爬山的畏懼,以及媽媽對“我”的鼓勵,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佳作賞析】2

出發,才能到達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李賀的這句詩形象地詮釋了漢服的美。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華服、漢裝,它俊朗飄逸、端莊儒雅,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而如今,穿著簡便、樣式各異的現代化服裝早已獨佔鰲頭,漢服在社會的發展中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只有在特定的展出上才可一睹其“芳容”。

我喜歡漢服,喜歡其衣袂飄飄,喜歡其氣質典雅,喜歡其取法自然,天人合一,更喜歡其承載的傳統文化。《周易)有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意思是黃帝、堯、舜以衣在上象徵上天,以裳在下象徵大地,定服章之制天下禮儀,所以衣裳形制取自天地乾坤,可見漢服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禮儀的代表。此外,漢服制式多樣,各有其美:衣裳端莊,直裾儒雅,袍裳飄逸,襦裙清雅……裝紋飾樣、衣領交叉均有講究。漢服不僅承載著漢民族氣度高華的底蘊,更裹挾著深藏於我們血脈的深情。

我雖愛漢服,卻沒有將它的美示於眾人的勇氣,只有在家時才會精心穿束,自我欣賞。但一次偶然的邂逅,讓我明白了只有無所畏懼地出發,才有可能到達。那一次,我和爸爸在一家餐廳吃飯,中途進來了兩位身穿漢服的姐姐,我很詫異,她們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優雅地點餐、用餐,舉手投足間盡顯落落大方。我被她們深深地觸動了,鼓起勇氣向她們詢問,姐姐們對我也喜歡漢服表示很驚訝。我說出了心中的疑惑,表明自己沒有勇氣穿著漢服外出,其中一位姐姐笑著說:“若是你自己都沒有勇氣穿,又怎麼讓別人認識且喜歡漢服呢?又怎麼能弘揚傳統文化呢?”我頓時醍醐灌頂。第二天,我穿好漢服,鼓起勇氣走出家門。在街上,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多異樣的目光,還有人詢問我穿的是什麼服飾,真好看,我都會驕傲地回答:“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漢服!”

衣冠,可以遮羞蔽體,可以禦寒保暖,而漢服,它同時還是傳承文化的載體。當我穿著漢服出門,便是邁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小步。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勇敢出發,向著傳承傳統文化前進,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

點評

1。立意深刻,主題突出。作者從傳承傳統文化的角度立意,從自己喜歡漢服入手,記敘了作者從一開始不敢穿漢服逛街,到後來敢於穿著漢服出門,弘揚中華傳統服飾之美的過程,將個人喜好與文化傳承相聯絡,點明瞭“出發,才能到達”的主題,引發讀者對傳承傳統文化的思考。

2。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文章開篇介紹漢服,表達自己對漢服的喜愛之情,接著記敘自己雖喜歡漢服但沒有勇氣穿著出門,直到邂逅身穿漢服的姐姐後,才勇敢出發,邁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小步,結尾深化主題,層層深人,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