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梅妻鶴子--林逋

四)梅妻鶴子

歷史長河裡,芸芸眾生中,“不仕、不娶、不存”的大有人在,為何只有北宋初年的浙江人林逋被

記住了?要回答這一問題,我覺得首先還要問一個問題,即秦朝末年農民起義頭子陳勝,為何成了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歷史人物?

有人對此問可能不以為然,認為答案就在問題之中。陳勝作為農民起義軍頭領,攪亂了大秦王朝統治的一池春水,並最終導致秦朝滅亡,將

載入史冊,不足為奇,這一問問得有點“呵呵”

。更何況,它與林逋被

人記住一事風馬牛不相及,還

有點扯吧!但我要鄭重地告訴你,現在的中學歷史教科書,除了陳勝之外,其他朝代發生的規模更大、影響更深的農民起義全部不提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真正讓陳勝青史留名的,其

不是他做了什麼,而是他說了什麼。他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宛如平地一聲驚雷,揭示了朝代更迭的基因,喚醒了人們的平等意識,勾起了人性中無限的原欲,其在人類思想史上所產生的作用,可以與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比美。我甚至認為,陳勝是人類歷史上首個倡導“種族平等主義者”。因此,陳勝因揭杆而起間接導致秦亡漢興,卻因這句話而名垂千古。

同樣,讓林逋載入史冊的並非他

的“不仕、不娶、不存”,而是他寫的一首詩,即《山園小梅·其一》,我們先不妨讀讀讓林逋不朽的不朽詩篇

吧:

眾芳搖落獨暄妍,

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尊。

在林逋眼裡,橫斜在清淺湖水

中稀疏的梅影,浮動在黃昏月光之下清幽的梅香,不就是自己追求的生命真

嗎!

這首詩不僅成就了林逋的文壇歷史地位,而且在大約150年後,南宋的一位如林逋般終生布衣的男人,根據林逋的這首梅花詩帶來的靈感,憑

其創作的《疏影》和《暗香》詞曲,而邁入宋朝一流詞人行列,這個男人名叫姜夔。一首詩成就

兩個名人,在我國文學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其實,宋朝的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包括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李清照、朱敦儒、陸游、范成大等在內的文壇大佬,都為之吟詩

詞,留下很多膾炙人口

佳作。我覺得,如果非要將這些作品排個座次,林逋的這首《山園小梅·其一》,當技壓群芳,獨佔花魁。林逋生活在北

宋初年,由此我懷疑,宋朝

文人普遍喜愛梅花,是不是都因為受到林逋這首詩的影響?

一首詩能夠跨越時空界限,受到無數人追捧,說明什麼?說明作者與所詠之物已成一體,梅花即林逋,林逋即梅花。在現實生活中,林逋在孤山之上,遍種梅花,終日與梅花為侶,梅花成了林逋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有人戲笑他,終生不娶的林逋其實是有妻子的,妻名叫梅花。

以梅花為妻的林逋,還有一個重要愛好,即養鶴。現在西湖孤山上有一處景點叫放鶴亭,就是當年他與門童放鶴的地方。“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林逋身孤心不孤,日子過得逍

遙自在。或與高僧詩友相往,或與范仲淹、梅堯臣等一唱一和,或駕一葉扁舟,在西湖捕魚遊玩。每當看見一隻白鶴在頭頂盤旋時,林逋知道,家裡來客人了,便掉轉船頭,歸家會客。他在一首《小隱自題》的五言詩中寫道:

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

臨水久,蜂懶採花疏。

酒病妨開卷,春陰入荷鋤。

嘗憐古圖畫,多半寫樵漁。

賞梅,養鶴,飲酒,釣魚,寫寫詩

,練練書

……這樣如仙般的生活,難道真的是林逋生活的全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