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他20歲即位,90歲退位,118歲去世,將兩個女兒嫁給繼承人

觀古今看世界唐朝大詩人杜甫有詩云“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輔佐一個皇帝治理好國家,發揮自己的才能造福世人,使皇帝成為能與堯舜相提並論的盛世明君,讓老百姓過上民風淳樸的生活,這是杜甫的政治理想,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而這也是大多數古代文人的畢生追求,

作為聖明君主的代表,堯舜兩人確實是堪稱模範,為後世君王做了一個表率,成為了有為之君的偶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堯的傳奇人生。

20歲即位

堯是黃帝的後裔,其父親帝嚳是皇帝的曾孫,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堯,摯是長子,堯是老二。帝嚳死後,摯繼承了帝位,堯作為左膀右臂幫助哥哥治理國家,此時堯十三歲。十五歲時,堯被哥哥封於唐地,這也是後來堯又被稱為唐堯的來歷。摯即位以後,雖然想治理好國家,但是本人卻才能平庸,對於治理國家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而作為弟弟的堯才能出眾,又踏實能幹,在治理國家方面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時間久了,堯的盛德就聞名天下了,各部族首領十分信任堯,紛紛背離摯的統治,轉而投靠了堯。

慶幸的是,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治理國家,比弟弟堯差了不知道多少,於是在做了9年帝王之後,痛快的將帝位讓給了弟弟堯,20歲的堯開始君臨天下治理國家。

在位70年

堯即位後,依然仁慈愛民,每日勤於政事,為天下百姓謀福,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而自己的生活則十分簡樸,一切禮儀從簡,深受百姓愛戴。堯在位期間,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並設定諫鼓,讓想建言獻策的人敲鼓進諫,並允許普通百姓針對國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對自己的施政發表看法並監督有無過失。凡此種種,堯在位期間,由於勤政愛民,百姓基本能安居樂業。據《說苑》中記載,堯看到有百姓捱餓,他就說“這是我讓他們捱餓的”;有百姓穿不暖,他就說”這是我讓他們受凍的”;有百姓犯罪,他就說“這是我陷他們於犯罪的”。從這個記載中可以看出堯的治國理念:對待國民首先要寬恕,然後在給他們實行良好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即所謂的“先恕而後教,是堯道也”。

90歲退位

堯深知自己不可能當一輩子帝王,而為了天下百姓能在他退位後依然能安居樂業,他必須選擇一位才德兼備的繼承人,而他深知自己的兒子丹朱沒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最終,堯選定了同樣才能出眾的舜作為繼承人,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都嫁給了舜,而後對舜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在三年的考察期間,舜的表現十分出色,堯十分滿意,覺得舜已經具備治理好國家的能力了。於是在90歲的時候,堯選定了一個吉日,舉行了禪位典禮,將帝位傳給了舜。

118歲去世

堯雖然禪讓了帝位,但他對國事依然十分關心,經常會巡遊天下,繼續為百姓解決各種難題。退位28年後,118歲的堯去世了,當時全國的百姓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悲傷,史載“百姓悲哀,如喪父母。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足見人們對堯的感情之深,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堯是“理想的君主”。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