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考古小百科丨拿文物一定要戴手套嗎?

大家好,我們的梓萌愛談搞笑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四川線上記者 吳曉鈴

在文物活起來的當下,越來越多的公眾開始明白:接觸文物時,戴手套是一種對文物的有效保護方式。

然而,無論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中,還是在其它地方的文物修復室,總能看到文物修復人員赤手拿著文物搞“治療”,讓文物愛好者們操碎了心↓↓↓

· 他們的操作是不是不規範?

· 他們手上的汗液會不會對本來就嬌弱的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4月6日,三星堆博物館著名文物修復專家郭漢中赤手操作三星堆3號神樹的修復(→新聞回顧←點選可檢視),又有熱心網友驚呼:為什麼不戴手套!!

修文物究竟戴不戴手套?拿文物什麼時候才需要戴手套?4月7日,四川線上記者採訪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著名文物修復專家楊曉鄔(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那些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縱目面具等文物,就是楊曉鄔帶領團隊修復的)以及另一位省內文保專家,為我們一一進行了科普。

簡而言之▼

修文物的時候一般不戴手套。

文物鑑賞或點交環節分場合:瓷器類一般不戴;金屬以及書畫類則需要戴手套。

修復文物為什麼一般都不戴手套?

楊曉鄔說,文物修復中,無論是金屬類還是瓷器類,可能都涉及到斷口之間的拼接。如果戴手套,斷口處的拼接平整度可能就沒赤手那麼好掌握,就可能出現介面不平整的情況。像青銅器的修復,普遍要涉及到焊接、粘接問題,戴手套反而不利於操作。

書畫類文物很脆弱,修復的時候是不是就要戴手套保護書畫呢?

如果是修復環節,同樣不需要戴。四川博物院一位文保專家舉例說,書畫修復往往要涉及到揭裱,這個環節需要把書畫背後那層以及裝裱的紙搓掉。如果戴上手套,那根本無法進行操作了。更關鍵的是,文物修復是個精細活兒,很多時候要靠手感。手都摸不到文物了,手感也就沒了。

那麼,萬一文物修復專家的手上有汗液,豈不是要給文物造成傷害?

該專家表示:作為文物修復人員,肯定會更加珍惜文物。在工作之前,他們第一步就是洗手去掉手上汗液以及汙漬。

如果我非要槓——萬一修復過程中手繼續出汗了呢?

專家表示,繼續洗手現在已經很方便啦!

另外,專家還揭秘:其實金屬以及陶瓷類文物修復中還有一個清洗的過程,就是用酒精或純淨水等材料,清洗掉文物上的汙漬。這個環節,有的文物修復人員其實會戴橡膠手套——但這不是為了保護文物沾上汗液,而是避免酒精等沾到面板上。

文物修復完成以後,陶瓷、金屬類文物還會做一個封護保護處理。哪怕未來沾上人的唾液和汗液,也可以相對簡單地清洗掉。

文物鑑賞、點交一般都要戴手套!

當然,即使做了再好的封護處理,為了延續文物生命,在文物鑑賞、點交環節,都要求戴手套——瓷器除外。

楊曉鄔說,人的面板覆蓋著油脂、汙垢、汗水等殘留物,這些成分會腐蝕、磨損和汙染文物。尤其是書畫類文物,本來就會存在因為環境潮溼出現黴斑、蟲害等病害,非常脆弱。戴手套以及戴口罩,能夠避免文物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為什麼瓷器類文物即使這個環節也不需要戴手套呢?

那是因為瓷器一般不存在氧化鏽蝕的情況。在文物做了封護處理背景下,即使赤手也不存在傷害文物情況。如果戴上手套,反而出現文物滑落的情況,得不償失。

所以,楊曉鄔說,鑑賞文物環節拿取文物的姿勢很重要。不管戴不戴手套,都一定得雙手捧文物,以免掉落滑落。

好了,關於文物拿取是否戴手套就科普到這裡。下次看到文保專家沒戴手套拿文物,大家就可以放心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