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潮”起東方·河南 | 廖華歌代表:非遺正引領新國潮 建議像保護生態一樣做好非遺保護傳承

大象新聞·映象網記者 米方傑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傳統文化和歷史變遷的“活化石”,卻總是因為它的“老舊”被我們忽視。隨著越來越多的“古意”與“新潮”巧妙融合的文創產品的出現,有關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讓非遺更好地引領新國潮,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廖華歌建議,要像保護生態一樣做好非遺保護傳承。

為“國潮風”勁吹而高興 也為一些非遺的消亡而惋惜

這幾年,勁吹的“國潮風”讓廖華歌感到很是欣慰,因為一大批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煥發出嶄新生命力。

這其中,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南陽烙畫便是其中之一,南陽烙畫是南陽人耳熟能詳的南陽三寶“烙畫、玉器、出師表”之一。一支鐵筆,在勾、擦、點、烘中,以豐富的層次和色調展示出南陽烙畫獨特的藝術風格。南陽烙畫見證了南陽的發展變化,這幾年大放異彩。

廖華歌在為南陽烙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跨界、“破圈”重新流行起來感到欣慰的同時,也在為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逐漸消亡感到惋惜。

“保護、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構建、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它已成為全世界越來越關注的問題。”站在泥土上思考,鑽入文化中尋根,是廖華歌直面很多問題的一貫視角。在她看來,非物質文化是藝術、節慶活動、集體記憶、情感認同、傳統技能等的活態形式。如何瞭解、挖掘、保護、傳承其精髓是我們急需要做的工作。

建議像保護生態環境一樣 做好非遺保護傳承

“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走訪中我發現,民間確有一些老藝人,他們有著非同尋常的拿手‘絕活’:皮影、墜胡、嗩吶、板頭曲、鼓兒哼……不僅樣樣演奏接地氣,還技藝精湛,令人讚歎不已!這無疑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瑰寶!”廖華歌坦言,不容忽視的是,隨著一些老藝人的離世,部分非物質文化正在逐漸流失,面臨後繼無人的問題。

在廖華歌看來,民間藝人作為文化傳承和表達的載體,其生存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種藝術的存亡。而他們的傳承形式大多都是以師帶徒,往往單打獨鬥,也就是說亡故一個少一個,存在著“絕種”的危險。

經過對非遺傳承情況的走訪,廖華歌越發感到著急,“目前,一些老藝人因常年走鄉進村演奏,或身體不好,或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所限,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生活上的問題,因而尊重和保護民間藝人,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是各級政府和文化單位必須重視的工作。”

“在‘國潮風’勁吹之下,非遺煥發出嶄新生命力。而與此同時,非遺也正引領新國潮。”廖華歌建議,要像保護生態環境一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各級政府和文化單位要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適當發放補貼,讓他們更好地培養傳人,真正使非物質文化得以很好地繼承、創新、發揚光大。

廖華歌期望,透過有力的舉措讓非遺煥發新生,“讓非遺的妙成為當下的潮流,背後彰顯的是新一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