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祝賀艾怡良獲獎,以及新專輯實體唱片的一個非音樂性瑕疵

10月25日,應“環球音樂”之邀,參與了艾怡良《偏偏我卻都記得》的線上試聽會,一共聽了六首新歌,也聽艾怡良線上講解了這張專輯幕後的點滴。

從10月25日試聽到11月27日收到之前訂購的實體唱片,整整一個月零兩天。等待,是實體唱片的另一種味道,不是那種唾手可得的快感,而是一種漫長的期盼,時間被拉長、音符被留白……

但收到這批臺灣地區首版的艾怡良新專輯,有一個錯誤卻讓我有些不吐不快,在這裡也要向“環球音樂”假裝提出一些批評。

這次艾怡良的實體唱片設計,是將所有的歌名,印在了一個類似環型橫標的上面,經過我們的老唱片人麻球老師的提醒,十一首歌曲的曲序中,原本應該分別是第八、第九、第十的三首歌曲:《先過完今天吧》、《痛感》和《早晚》,全被印成了第八首的序號。

顯然,第九首的《痛感》和第十首的《早晚》都被印錯了!雖然這是一個排版的細節小錯誤,但對於一張實體唱片來講,還是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校對錯誤。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批首版因此也成了錯版,以後老值錢了,對吧!

還有一個問題,還是關於CD的包裝。這張實體唱片用的是一個半透明的硬塑紙裝CD,但長寬尺寸又在於CD的直徑些許,所以拿出CD的時候,果不其然的看到了劃痕。這種容易晃來晃去的包裝,一直非常容易損傷CD,也懇請設計師們在強調設計美感的同時,同樣考慮一下CD使用的實際場景,謝謝你們了!

在這張專輯的線上新歌試聽會上,艾怡良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自卑,而說的第二多的詞,則是告解。

自卑,基本可以解釋艾怡良的創作和表達源頭。儘管自卑、卑微在很多人眼裡,都是貶義詞,也是充滿負能量的詞。但不得不說,自卑和卑微才是一個音樂人應該有的品質,正是因為有了自卑和卑微,所以才會敏感、才會細膩,才會不留情面的審視自己、剖析自己,進入自己的內心,畫出最真實的自己。

這張專輯的音樂製作,要比上一張《垂直活著,水平留戀著》更多元,在音樂實驗性拓展性,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以灰之名》和《一個禮拜至少有一個是醒著的》。

《以灰之名》當時試聽的時候,就覺得作品用了很多八十年代的復古音色和律動,後來聽姨娘自己也做了解讀,她和陳建騏就是“故意”這麼做的。歌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一個關於規則與束縛的故事,一個關於灰色與彩色的故事。

《一個禮拜至少有一天是醒著的》裡Moombahton的律動,形成整首作品的支點,配合主題是挺魔性的。但個人覺得呂士軒在這首作品裡的Rap加持,沒有我想象中應該有的那種出彩。

Feat。部分,我更愛的是9m88和BCW參與的《LoveTaste》,以及李玖哲加持的《痛感》。前者兩個女聲差異性的互補,與BCW聽起來突兀、但又讓作品走出另一條精彩主線的Rap,不僅呼應主題,而且顯得特別有層次。至於李玖哲在《痛感》裡的R&B唱腔,更形成另一道記憶點十足的風景線。

當然,聽艾怡良除了聽她的音樂性,聽她的掙扎與告解,也離不開“ForeverYoung”,這裡的“ForeverYound”不僅僅只是指那首大紅的作品,而是指艾怡良的某種風格,那種私語的呢喃,那種不走尋常旋律線套路的心曲。

所以,這張專輯裡我特別推薦《我多想變成她》和《早晚》。

兩首歌雖然有著不同的場景,但卻很容易把它們當成一個系列。它們都是關於遺憾、後悔、如果、或許的故事,很傷也很喪。而兩首歌雖然都是關於感情的歌曲,但從《我多想變成她》裡,卻能延伸出關於什麼是完美的哲學問題。以及,還可以從《早晚》裡,掉入時空的黑洞,在“早晚”這個終極話題中深陷與沉淪。

在試聽會上,艾怡良介紹《早晚》會是專輯的最後一首歌,但專輯數字上線後,發現其實並不是。專輯真正最後一首是《我這個人》,實體唱片上標註為BonusTrack。

《我這個人》是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的宣傳主題曲,也是艾怡良為劇中人蔣勤勤量身定造的人物曲,講述的是關於一個女人的孤獨,而我聽完之後只能想到一個詞:“我見憂憐”。

各位男士,都珍惜你身邊那位孤獨又敏感的女士吧!

在收到這張實體唱片的11月27日,對岸的電影獎,也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頒給了這首《我這個人》,在這裡祝賀一下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