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南派寫意人物畫的時代新探索--讀張永海寫意人物畫有感

文 / 張廷波

在中國繪畫各畫科的演進歷程中,人物畫起源最早,演進形態與風格變遷亦最為清晰。從秦漢的線性裝飾到魏晉的瘦骨清相;從盛唐的雍容典雅到北宋的謹嚴寫實;從南宋的詩意造境到明清的消瘦纖弱;中國人物畫為我們勾勒出了最為完整的繪畫形態文脈傳承。而單就寫意人物畫而言,彷彿我們追尋的目光一下便鎖定在南宋的粱楷。粱楷雖祖籍山東東平,但真正成就其畫史地位的卻是宋室南渡之後。此後,以趙孟為代表的元代人物畫,唐寅為代表的吳門派、曾鯨為代表的波臣派、以及清中葉的揚州畫派與晚清的海上畫派,共同構築起中國古代人物畫之形態演進主脈。這似乎也再次驗證了學術界一直以來的普遍共識,南方文脈成就了中國畫筆墨形態的正宗傳承。自南宋至今,中國畫筆墨傳承幾乎都是南強北弱。而張永海作為南方寫意人物畫家,其學術面貌與風格形成,頗具代表性與探討價值。

《一曲清笛入雲端》 34。5×46。5 cm, 2020年

進入新中國之後,中國寫意人物畫逐漸進入到學院傳承的學術體系。而建國之初,由於中央美術學院的重要影響力與學術主導性,因而形成了在全國範圍內的示範意義。然而,主導中央美院寫意人物畫教學的徐悲鴻、蔣兆和、葉淺予卻無一例外均為南方人。這似乎再次證見南方水墨畫家細膩含蓄、敏感秀潤的氣質恰恰契合了中國畫水墨特質與情感表達之需要。而在張永海作品中,南方畫家對於筆墨豐富表現力的細緻準確把握,則再一次令我們感受到南方畫家的雋永秀潤與含蓄自然。

《觀雲圖》 40×60 cm, 2019年

於是,我嘗試系統梳理了張永海的主要人物畫圖式風格與學術脈絡,並因由其獨特學術風格而嘗試追尋能夠成就其具有極高繪畫語言高度與風格辨識度的主要原因。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因素共同構築起一個清晰且極具研究價值的藝術家個案:第一,嚴謹紮實的學院教育與牢固的基本功,為張永海藝術之路的不斷蛻變與飛躍奠定了紮實基礎。從而使其無論是在駕馭重大題材的巨型創作,還是在捕捉身邊生動形象的小品寫生時都遊刃有餘。第二,閩文化溫潤厚重、含蓄內斂的特質,與其自身細膩含蓄、沉靜穩健的筆墨風格之契合,鑄就了一種獨屬於張永海的典型南派人物畫筆墨語境。第三,對於生活的密切關注與巨大熱情,成為推動其藝術之路不斷向前邁進的無窮動力。這典型化地體現在他近些年以身邊小人物為原型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中,如2019年全國美展的進京作品《鄉里鄉親》。第四,從不滿足於已有成就,而是敢於不斷超越與摒棄自我,成就了張永海筆下一個個鮮活的藝術生命,也最終使我們不斷接收到更多關於張永海的鮮活藝術訊息。因此,當系統研讀過張永海的主要創作軌跡與代表性作品後,我堅定地認為倘若要研究中國人物畫史學演進形態與風格圖式面貌,張永海是不能被繞行的。尤其是在近些年以地域風格研究建構中國美術整體形態流傳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熱點之後,以張永海為代表的福建寫意人物畫群體,必將呈現出越來越具有影響力與輻射度的學術張力。

《鄉里鄉親》 195×220 cm, 2019年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 300×800 cm, 2017年

(合作:張永海、趙勝利、文亞坤)

特別是當我關注到張永海近些年更為傳神生動的創作時,經常不禁為其筆下從無概念化與製作感的人物形象而感到激動不已。因為在很多藝術家的個案梳理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很多畫家由於太過於堅守一種被業界普遍接受的圖式風格而陷入到兩難之境,進而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自身天賦與潛能。而這在張永海身上完全沒有顯現出來。他原本完全可以固守已被業界廣泛認可的圖式風格與形態面貌,而坐享成功之後巨大的收益。然而,張永海卻從不自滿,他甚至跨界到了新瓷畫、巖彩繪畫、綜合材料等領域,且同樣收穫了不俗的成就。面對不斷更新著的、帶有極高學術探索意義的創作形態,我們顯然能夠從他充滿激情的作品中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一位真正藝術家顫動而熾熱的心。我相信,他每次在面對一張剛剛鋪開的宣紙時,在面對一次新的創作時,甚至是每天醒來之後僅僅還是在腦海中構思時,都在試圖超越自我。張永海不斷探索的藝術足跡,實際是在實踐著他內心的藝術雄心與學術抱負。

《夢蝶圖》 38×138 cm, 2018年

更為重要的是,張永海正處於一位中國畫家最為黃金的創作年齡段,未來他必將還會在不斷超越的過程中為我們創造更多的藝術形象。而我也堅信,當學術界再次嘗試梳理研讀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史學狀態時,張永海必將成為更具典型研究價值的學術個案。

(作者:張廷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永海 Zhang YongHai

張永海,1981年畢業於福州工藝美術學校,1987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並留校任教,1995年至1996年進修於中央美院國畫系,2008年獲碩士學位,2012年任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2014年至2015年訪學於中國美院國畫系,2017年調入福建省畫院。

現為德化瓷都畫院新瓷畫代表藝術家、福建省畫院院長、一級美術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福建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福建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

《致青春》 180×690 cm, 2018年

《南音清韻》 200×220 cm, 2014年

《登高臨四野》 25。5×70 cm, 2020年

《大千居士》13×50 cm, 2017年

《吳昌碩》 68×138 cm, 2015年

《蔣兆和》 68×138 cm, 2015年